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71%。農業不僅影響本地經濟,小則對農民到百姓餐桌、超級市場和飯店都將造成影響,大則甚至拿來當籌碼而影響國際經濟情勢。以下對農業投資分析。
為了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中國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的發展力度,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農業經濟體的地位。據2020-2024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農業總產值在近10年不斷攀升,2020年達到65815.73億元,年均增長率8.3%。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農業各細分領域發展迅速,吸引了包括產業資本、社會資本在內各類機構的積極投資。現從三大機會來了解農業投資分析。
中國化肥施用量一直處於增長趨勢,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為565千克/公頃,遠高於發達225千克/公頃國家水平,化肥減量高效是必然發展方向,未來會控制總量使用。2022年全球微量元素肥料市場將達到88.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60%,葉面肥將是微量元素肥料中增長最快的一類;在「零增長」的約束下,未來藥肥一體化將是新的增長點,除草劑藥肥產品一般肥效增加6%~8%,藥效增加10%以上;此外葉面肥作為根外追肥較普遍,對促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十分有效,未來市場空間有望在500億左右;水肥一體化一直在推動前行,結合精準農業與節水農業的發展,未來是趨勢所在。
對比已開發國家99%以上的機械化率,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率從10年52.3% 提升至15年63.8%,未來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其中植保機械化程度極低,農村勞動力短缺,矛盾凸顯,但農業植保目前是最成熟的市場,機器人作業在中國成為發展趨勢。
未來全產業鏈是大勢所趨:隨著下游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客戶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規模種植戶比例不斷增加,追求種植效益的穩定性和服務的全程性是大戶選擇農資企業最看中之處,但是全產業鏈整合難度大,需要同多方合作,對企業生態能力要求高。
生態農業是一種理想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只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實施綠色生產,才能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走上良性循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目前看,中國農業生產的生態基礎還較脆弱,抗自然風險能力還不強,農業生產成本還較高,生態環境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因此,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歷史意義。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