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在上海農業農村投資信息發布會(第一期)上,多個農業科技創新項目集中亮相。會議圍繞落實2025年農業發展目標,重點推介了四個具有產業引領性和創新性的農業投資項目。這些項目覆蓋種業、綠色防控、營養強化及智慧養殖等領域,總投資規模預計超15億元,旨在通過技術革新推動上海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農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由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主導的「瓦大番茄種植社區項目」,聚焦鮮食番茄全產業鏈發展,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滬布局多個種植基地。該項目依託自主培育的「瓦大1號」系列高品質番茄品種,每個種植社區預計年產番茄200萬斤,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通過整合育種、種植與品牌化銷售環節,形成集生產、加工和消費於一體的農業生態閉環,為都市農業提供可複製的產業模式。
「農業用固體過氧化氫(VBS系列)生產項目」推出兩項創新產品:世界首創的農業用固體過氧化氫(VBS1),可高效防治真菌和細菌病害;以及從海水濃縮提取的植物生長促進劑(VBS2),能顯著提升作物產量與營養成分。目前,企業正計劃在上海建設VBS1生產線,並提出配套投資需求。這一技術突破為農業綠色防控提供了環保高效的解決方案,助力實現農藥減量與農產品品質雙提升目標。
針對現代農業的新興趨勢,「作物營養強化產業研究院及平台公司項目」提出以高附加值品種為核心的產業化模式。通過培育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功能性作物,該項目旨在引導農業生產從「產量優先」轉向「營養導向」。若在上海落地,該研究機構將加速營養型農業技術轉化,為市民提供更多健康農產品,並推動上海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聚焦可持續發展,「樓房籠養蛋雞項目」引入智能化養殖系統,包括自動化飼料投放、環境調控及冷鏈物流管理等技術模塊。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該項目在皖南地區已形成成熟經驗,並計劃將標準化模式推廣至上海。其目標是整合農副產業資源,構建生態循環鏈條,提升蛋雞養殖的規模化與集約化水平,同時降低土地占用和環境污染。
此次發布會標誌著上海農業農村系統正以更高標準推進投資促進工作,通過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強化政策支持和服務效能,加速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隨著四大項目的落地實施,預計未來三年內可帶動區域農業產值增長超5億元,並為綠色低碳農業發展提供示範樣本。上海市農業農村部門表示,將持續優化投資環境與服務體系,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參與上海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助力早日實現2025年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