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全球社交網絡普及率顯著提高,市場規模達到270.7億美元,同比增長27.21%。現階段社交網絡主要包括社交IM、YouTube、Twitter、微博、微信、博客等,以下是社交網絡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在高人群量的社交訪問及交流的促進下,全球社交網絡規模不斷增加。2013-2018年,全球社交網絡市場規模保持強勁增長,由2013年的113.6億美元達到2018年的270.7億美元,相比2017年增長27.21%。未來隨著社交人群的普及,全球社交網絡市場總規模將進一步增加,估算2019年,全球社交網絡規模將達320億美元。
美國、歐洲和中國為三大社交網絡市場,規模合計約為235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的87%。社交網絡行業分析指出,美國社交網絡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規模約為148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55%;中國社交網絡市場規模約為36.8億美元,還遠遠落後於美國;但相比英國、巴西和日本,中國社交網絡市場已極具規模。
另外,手機將成為未來幾年社交網絡增長的主要動力。社交網絡行業政策及環境統計數據顯示,移動社交網絡用戶規模占社交網絡用戶規模的比重逐年上年,2018年所占比例為84%,較上年增長6.4%。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達到飽和,基本維持在80%左右的水平。
2012-2017年,我國網民規模不斷提升,其網際網路普及率已經上升到55%以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074萬人,增長率為5.6%,我國網民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與此同時,使用電視上網的網民比例也提高3.2個百分點,達28.2%;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
我國網民結構以中青年群體為主。社交網絡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占比最高,達26.8%;10-39歲群體就占整體網民數量的67.8%;40歲以上各年齡段網民群體比重都比2018年有所提升,提高了4.5%。
不同類型社交應用的用戶聚集情況呈現明顯特徵。在校園社交中,以18歲以下用戶為主。在19至24歲之間,校園社交用戶逐漸從校園社交向陌生人社交轉移。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其中的一部分又會逐漸向母嬰、婚戀和商務社交方面轉移,呈現出逐次遞進的特徵。
目前,我國國內的社交應用類型主要分為即時通信工具、綜合社交應用、圖片/視頻社交應用等。其中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率最大,占90.7%;綜合社交應用的使用率為69.7%;工具性較強的圖片/視頻類應用使用率為45.4%,排在第三。以上便是社交網絡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社交網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社交網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