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水電設備行業市場分析,阿爾斯通水電天津新基地日前投入運營,每年可交付26套大型水電設備,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水電設備生產基地。這座基地斥資1億歐元建設,一半產能服務中國國內市場,一半產能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的水電項目。現對2015年我國水電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中國是世界水電第一大國,水電設備需求占全球一半。根據「十二五」能源規劃,到2015年全國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 260GW(吉瓦,1吉瓦相當於10億瓦)和30GW。阿爾斯通參與中國水電建設18年來,已向中國大型水電市場提供了總裝機容量約20%的水力發電設備,包括三峽水電站14台發電機組和向家壩水電站4台世界最大單機容量水輪發電機組。天津新基地總占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基地內新的全球技術中心將滿足亞洲市場對各種類型水電設備的研發需求,成為阿爾斯通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電設備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除傳統水電業務外,新能源領域也成為阿爾斯通中國業務的拓展重點。專程來華的阿爾斯通全球CEO柏柯龍透露,阿爾斯通6兆瓦(1兆瓦相當於 100萬瓦)級的超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在歐洲成功運營,正在尋求合作夥伴以進入中國的海上風電市場。在高壓直流輸電和智能電網領域,阿爾斯通也在考慮尋找合作夥伴的機會。
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水力資源,全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8億千瓦,年發電5.90萬億千瓦時,可開發資源的裝機容量為3.78億千瓦,年發電1.92 萬億千瓦時。到1997年年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為5973萬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3.49%,設備國產化率達90%。豐富的水力資源為我國電力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清潔再生能源,也為水電設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十五」期間,我國電力投資的方向是調整電源結構,加強電網投資。而電源結構調整的方向是大力發展水電,優化發展火電。「十五」期間我國將積極開發西部水電資源,重點開發黃河上游、長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紅水河、瀾滄江中下游和烏江等流域,實現西電東送。根據國家計委的「十五」能源重點規劃, 「十五」期間我國水電新開工規模將達到2730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740萬千瓦;預計投資1274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110萬千瓦。截至 2001年9月,我國已經相繼或即將開工西電東送的瀾滄江小灣水電站(420萬千瓦)、紅水河龍灘電站(540萬千瓦),黃河上游公伯峽水電站(150萬千瓦)。除了上述大型項目外,還有如四川福堂水電站(4×9萬千瓦)以及其他水電站也已開工或即將開工。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十五」期間我國水電設備製造行業市場需求將增加,行業經營環境將好轉。
目前,我國水電建設任務十分艱巨,水電裝機率遠遠低於世界水電開發利用率高的國家,根據我國電力工業的現狀和電力市場發展的變化,大力發展水電勢在必行。
根據水電發展中長期計劃,到2010年,水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25億千瓦,占可開發裝機容量的33.1%。2000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將增加水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
據有關部門介紹,根據市場需要,水電設備製造業今後發展的重點是:
優先研製大容量水電機組,大力研製高水頭、大容量混流式機組。如在建的三峽26×70萬千瓦機組,擬建的龍灘7×60萬千瓦機組和小灣6×70萬千瓦機組。
開發大型高水頭抽水蓄能機組。按規劃到2010年可建成投產的電站裝機容量在100萬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電站有10多座。通過與國外廠家合作生產國內高水頭、大容量抽水蓄能機組,逐步達到國內獨立設計、製造,到2010年自行研製出30萬千瓦組抽水蓄能機組。
發展大型貫流式機組。為適應低水頭電站建設的需要,在總結國內貫流機組製造經驗的基礎上,哈爾濱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已自行研製了單機容量2萬千瓦、轉輪直徑6.4米的江口機組,東方電氣集團公司也在自行研製單機容量3萬千瓦的紅岩子電站機組。哈爾濱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公司與外商合作製造單機容量3萬千瓦、轉輪直徑6.9米的凌津灘和貴港水電機組。富春江水電設備總廠與日本富士公司聯合中標承制廣西百龍灘6台單機容量3.2萬千瓦、直徑 604米的機組。近期內,我國大型貫流式機組將在容量和尺寸上進入世界大型貫流機組的行列。
更多水電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電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