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更加重視環境發展的可持續性,相繼出台了多項土壤、空氣、水資源等治理政策。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逐漸進入迅速發展的階段,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下對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水十條」要求,2017年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基本完成達標改造;省級城市污水全收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
通過對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農村污水處理缺口龐大,2016年農村污水處理率僅為22%,雖然較2013年提高12pct已取得較大進展,但仍有巨大缺口。「水十條」要求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2019年完成。
隨著人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及國家支持力度的增強,農村污水治理將成為繼城市污水治理之後的下一片藍海。根據住建部信息,住建部下一步對農村污水處理採取的策略是重點推進、梯次推進的辦法,全國大致有1.6億戶的農村污水沒有得到處理,按每戶投資額1萬元考慮,建設投資市場空間達到1.6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有所提升。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設市城市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共計2327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48億立方米/日,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269.39億立方米;同期,36個重點城市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共計570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0.65億立方米/日,累計處理污水量101.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
通過對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在城鎮污水提標改造方面,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我國「十三五」的城鎮污水處理將完成4220萬立方米/日規模的提標改造,其中主要為城市污水處理的提標改造,達3639萬立方米/日,占整個提標規劃規模的86.2%。
在城鎮污水新增部分處理方面,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我國「十三五」的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將從2.17億立方米/日,提升至2.68億立方米/日,新增污水處理設施所需投資金額達1506億元,投資額需求量前五位為山東、浙江、廣東、重慶、湖北,分別為120億元、114億元、98億元、85億元、84億元。
根據我國的「十三五」規劃,水處理的行業將突破萬億的市場規模,市場容量巨大,投資機會眾多。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城鎮污水的新增和提標改造市場容量高達1938億元,城鎮再生水市場容量達158億元,海綿城市建設空間達4000億元。以上便是水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前景的所有分析了,更多關於水污染治理的報告請關注2018-2023年水污染治理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更多水污染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污染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