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存在嚴重的「重水輕泥」現象,大多數污水處理廠中的污泥處理工藝還停留在傳統的調製——脫水模式上。實現污泥穩定化處理的污水廠仍然不多。以下為我國污泥處理現狀分析。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總體目標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分別針對污泥處理和處置的準確解釋,這一遺漏造成概念不清。過去,污泥處理與處置的區別即草率地以污水處理廠為界劃分,廠內為污泥處理,場外為污泥處置。這導致了責任主體的不清。
通過對我國污泥處理現狀分析,在各種污泥處置方式中,污泥的衛生填埋是目前我國普遍採用的處置方法。但由於脫水污泥的含水率較高及填埋場對污泥剪切力的要求,填埋場對污泥進場的要求越來越高。除此之外,污泥填埋不僅會嚴重危害填埋場的安全,而且會嚴重污染附近的生態環境。
污泥的土地利用是我國污泥的另一個主要的處置方式。但是我國既沒有系統、科學的管理辦法,也沒有配套的污泥標準系統,故污泥土地利用的安全性正在受到質疑。在土地利用時,由於施用處理不到位的污泥,使得污泥中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利用,有的導致土地鹽害、燒苗和病蟲害等問題,污泥在很多地區反而成為了一種污染源。
從我國污泥處理現狀來看,近年來,在水處理領域,國內環保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污水處理的總量和處理率都實現了快速的提升。與此同時,工藝路線決定了大部分污染物質被轉移到污泥當中,如果不嚴控污泥處理環節,那麼我國千億元污水處理的投資換來的就只是「污染轉移」。目前,國內超過80%的污泥沒有得到安全處置而流入環境,污泥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污水行業發展的瓶頸。
由於我國污泥處置起步較晚,自主研發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還在不斷完善。據了解,全國污水處理率已超過90%,對比之下,其附屬品污泥能夠做到安全處置才10%,重水輕泥現象十分明顯。近年來,污泥處置逐漸被重視,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水十條」明確要求,地級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2018-2023年污泥處理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示,面對嚴峻的污泥處理處置的形式,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何處,具體的操作措施又當如何制定,這是我們面臨的最直觀最迫切的問題。國外在污泥處理處置方面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他們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值得我們借鑑。以上便是我國污泥處理現狀的所有分析內容了。
更多污泥處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污泥處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