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心理諮詢行業生長較慢,公共事件是催熟心理諮詢市場的一大因素。時下,中國心理諮詢行業存在較大就業潛力,龐大的需求缺口造成近年來心理諮詢師成為熱門職業。以下對2023年心理諮詢行業投資分析。
2019-2024年中國心理諮詢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2021年,有超10%的心理諮詢師支出超過8萬,近30%諮詢師支出在1萬到3萬。但有近5成年收入不足5萬,僅有不到10%的諮詢師年收入超過30萬。諮詢師的職業投入較大,但收入卻處於較低水平,在很多人看來是高付出、低回報的職業,因此願意從事該行業的人也相對較少。
心理諮詢可以分為發展諮詢和健康諮詢,發展性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人們挖掘心理潛力,提高自我認識的能力;因為某些心理社會刺激而引起心理狀態緊張的人,並且明確體驗到軀體或情緒上的困擾者,都可以是健康心理諮詢的對象。現從五大問題來了解2023年心理諮詢行業投資分析。
心理服務的變現方式主要是心理諮詢師培訓和企業EAP,個人心理諮詢服務在所有收入中處在極度比較邊緣的狀態。行業內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一個諮詢師如果沒有兼職,沒有其他收入只做心理諮詢師,那麼可能會餓死的。心理諮詢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有些地方的心理諮詢機構甚至到了難以為繼的境地。
目前,國內持證諮詢師人數達60萬並且正在不斷攀升。國內有120所高校開設心理系,每年將近有20萬學生畢業。心理諮詢行業,真從事心理諮詢的僅僅3萬人次,國內能夠依靠心理諮詢工作養家餬口的人數僅僅達到5000人次,(持證人數60萬)從業率不足5%,大部分的人都離開了這個行業。心理諮詢行業雖然沒有起色,但是各種培訓班,工作坊卻非常繁榮。這也是這個行業獨有的。行業的盈利模式不是靠獲得新客戶盈利,而是靠下一代的學費來維持。行業這種自己消化自己的辦法,無異於雪上加霜。
按照美國每100萬人中有1000人(1000:1)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比例計算的話,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尚有47.6萬的缺口,而目前全國取得心理諮詢資格證書的人員遠遠達不到這個數量,更不用說真正的從業人員的數量了。目前對心理諮詢培訓的詬病是:考證容易,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水準比較差,有人說心理諮詢行業沒有得到發展的原因是這些水平差的諮詢師做壞了市場。但是筆者認為還遠遠沒有到這個程度,大部分的考證的人並不是為了從業,就算是從業的,最後也會被迫離開這個市場,因為無法養活自己。
從網際網路的情況來看,截至2015年,簡單心理、壹心理、心理記、知遇等具備移動互聯思維的企業率先開發出自己的APP平台。這對相對傳統、慣常講究深耕細作的心理諮詢行業是一種走向市場化的嘗試。 但是眾多心理類APP中並沒有出現市場知名度、傳播度特別突出的角色。 大部分心理學軟體還在打知名度,開拓市場,尋找模式,盈利的很少,雞湯類的卻很受歡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心理撫慰的產品成為心理諮詢的一個廉價的替代品。
從精神病醫院的角度來說,卻是人滿為患,醫院裡的醫生滿負荷運轉,叫苦不迭。因為精神病醫院解決的是剛需,是不得不看,必須要看的病。雖然只占心理患者的一小部分,但是卻擠爆了醫院的大門。沒有到達臨界點的海量心理患者,卻寧可默默的忍受和自己消化掉疾病的痛苦。
我國心理諮詢行業發展前景較廣,我國心理機構分布不均。新冠疫情喚起各國政府重新審視現有精神心理諮詢醫療體系。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我國居民因工作、學習、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受到更大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對心理諮詢的需求不斷增強,目前我國心理諮詢業已初現雛形。
以上就是2023年心理諮詢行業投資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