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醫療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1120億元,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9.45%,2022年醫療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2280億元。打造優質醫療旅遊目的地需要長期結構性建設,因為該領域覆蓋產業十分廣泛,如生態環境、養生保健、替代醫療、遠程醫療、移動醫療,移植等領域,這就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下對醫療旅遊行業現狀分析。
醫療旅遊行業現狀分析,2016年出境醫療旅遊的中國遊客超過50萬人次。海外醫療旅遊產品爆發增長,消費者通過APP和網站進行在線預訂成為趨勢。醫療旅遊行業分析指出,攜程醫療主題游頻道全年訂單量是前一年的5倍,均價超過5萬元/人,是我國出境旅遊人均費用的10倍左右。2017年我國醫療旅遊市場總量不會超過500億元。
醫療旅遊也被稱作觀光醫療,是將旅遊和醫療、療養結合起來的一種新的旅遊模式,旅遊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和醫生的建議,選擇最佳的旅遊目的地,在旅遊的同時進行休養和治療。學者專家們對醫療旅遊的概念眾說紛紜,但都離不開「醫療」和「旅遊」這兩個高附加值產業。現從三大問題來分析醫療旅遊行業現狀。
第一,醫療旅遊體系的不規範化。醫療旅遊行業現狀分析,醫療旅遊是關係人們身體健康乃至生命的旅遊,完善和細化相關法律法規,既可以規範醫療旅遊行業的發展,又可以保障醫療旅遊者的相關權利。目前我國醫療旅遊市場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的約束,相關行業監管力度不夠,部分未取得相關資格的醫療機構和個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擾亂市場,引發惡性競爭,從而給中國醫療旅遊市場帶來種種負面影響。我國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出台相關管理政策,醫療旅遊相關部門間聯手協作,共同維護行業內的公平競爭,加強交流與合作,加大部門監管力度,為醫療旅遊行業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第二,尚未打造醫療旅遊品牌形象。獨特的醫療旅遊產品是關鍵因素,我國醫療旅遊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欠缺的是醫療旅遊品牌形象。全球醫療旅遊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特色品牌突出。醫療旅遊行業現狀分析,如匈牙利的牙科醫療服務、瑞士的運動康復和心血管手術、韓國的整容整形等都具有本國的特色醫療旅遊品牌。我國擁有悠久的醫藥歷史和文化,但從醫療旅遊方面來說,還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醫療旅遊產品也並不豐富,從而制約了中國醫療旅遊的發展,影響了該行業的國際吸引力。針對此問題,我國醫療旅遊行業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結合中國特色,充分開發宣傳我國特有的中醫針灸、推拿、刮痧等醫療旅遊資源,研發系列醫療旅遊產品,形成有特色的中國醫療旅遊產品體系。確定主題後,後期的品牌建設、品牌管理也應該緊緊跟上。
第三,醫療旅遊環境有待完善。醫療旅遊行業現狀分析,醫療旅遊行業作為一個新型融合產業目前存在很多管理盲區,如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問題、遊客語言文化問題等諸多方面。我國需要提高醫療專業型人才及 「醫療+旅遊」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水平,從而提升醫療旅遊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進而提供更好的醫療旅遊產品。與此同時,醫療旅遊服務設備、環境等方面也需要不斷改進。在大力引進和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同時,加強對醫療文化的關注,從而實現醫療旅遊的最終目的,即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使醫療旅遊者的身心得到治療和滿足,真正實現「醫療中旅遊,旅遊中醫療」。
醫療旅遊行業現狀分析,通過世界醫療旅遊產業的狀況調查可知,醫療旅遊產業已經是世界各國的主要增長動力。但與其他醫療旅遊大國相比,我國的醫療旅遊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我國應從政府的角色、醫療和旅遊機構的角色提出以下醫療旅遊發展戰略。
更多醫療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