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醫藥電商商業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B2C、B2B和020。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下,給醫藥電商帶來了流量的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突破1900億元,以下是2022年醫藥電商行業產業布局。
我國醫藥電商行業先後經歷了探索期、啟動期、成長期,目前處於發展階段。醫藥電商行業產業布局指出,1998年國內第一家網上藥店「上海第一醫藥」開業,醫藥電商開始起步,但在1999年因為國家政策被迫關停,醫藥電商曇花一現。2004年,相關政策允許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藥品信息等服務活動,2005年,京衛大藥房獲得第一張醫藥電商拍照,醫藥電商開始步入藥品零售領域,國內醫藥電商行業進入啟動期,並得到一定發展。
醫藥電商行業產業布局指出,醫藥電商行業產業鏈上游為醫藥製造環節,主要包括生物藥品、化學藥品、中藥製品、獸用藥品、基因工程藥及疫苗、醫療器械等醫藥產品;中游為醫藥電商環節,主要包括B2B、B2C、O2O等商業模式;下游則為終端消費者。
隨著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的向好發展,我國醫藥製造行業市場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張。據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醫藥製造業營業收入達29288.5億元,同比增長17.8%。
從下游購藥人群情況來看,我國醫藥電商消費人群在45歲以下的人群占比超過90%,以年輕人,包括白領、教師、學生為主。醫藥電商行業產業布局指出,一方面與消費習慣有關,年輕人更容易接受和使用線上購物,另一方面也和需求有關,老年人更多的健康需求在於藥品尤其是慢病用藥、處方藥,而年輕人的醫藥需求則更多的是日用類或偶發性的需求。
目前,我國處方藥市場占藥品終端消費市場85%以上,其中80%左右的處方藥通過醫院渠道銷售。受疫情影響患者的消費方式發生了轉變,消費者更願意在線上購買。業內人士認為,醫藥電商第三方平台的監管趨嚴,行業規範化發展,零售藥店O2O渠道有望加速發展,藥店加速邁入「新零售時代」。
綜合來看,我國國內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現在全國開放了,輕症狀感染者可居家隔離,預計會有更多的人從醫藥電商平台購買一些退燒藥、感冒藥。
以上就是2022年醫藥電商行業產業布局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