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的原則是,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應避免使用那些對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的肥料、農藥、獸藥和食品添加劑。國家在「三農」各方面制定了多種政策,為有機農業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以下有機農業政策分析。
有機農業政策:
一、認證扶持
1、基地認證扶持:實現土地有機轉換是發展有機農業的基礎,2017年重點加快西向、古橋、交山、永豐、南溪等30個水系較獨立且生態條件好的區域實行整村土地有機轉換,按基地面積35萬畝計算,大約需30萬元,其所需支付的認證費用全部由縣財政承擔。
2、「三品一標」認證扶持: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我縣生產及銷售的農產品符合無公害、綠色、有機三者之一的要求,對企業或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生產的農產品進行「三品一標」認證扶持,縣財政承擔所需支付認證費用的50%,其中縣財政需承擔新增有機產品認證5萬元/個,續報2.5萬元/個,2017年度目標要求為:全縣新增產品4個,續報產品4個,預計共需30萬元,
二、土壤改良扶持
根據科學檢測,我縣土壤屬於重金屬(鎘、鉛)中度污染,據專家分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本身土壤母體含有的、酸雨造成的、農業投入品帶來的。如在此耕地上生產的農產品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屬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國家標準(GB2762-2012)》,為此需加大我縣土壤重金屬治理力度。
1、加強與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科研機構試驗示範合作。根據我縣土壤重金屬污染實際情況和五大有機主導產業生產情況,有針對性地與科研機構共同建立試驗示範基地,得出科學數據,篩選出適合我縣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最佳實施方案。經初步與省農科院土壤研究所協商,需試驗示範資金6萬元,其費用需縣財政承擔。
2、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根據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需採購一批生石灰、葉面阻控劑、土壤調節劑等治理物資用於改良土壤,根據安排,2017年度預計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驗示範500畝,採購物資費用每畝200元,共需10萬元,其費用需縣財政承擔。
三、基地創建扶持
鼓勵企業、合作社、大戶發展有機農業基地,對新建五大有機主導產業基地(其中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要求為全年性栽種),連片種植面積100畝以上,基地生產的產品通過有機產品認證或正在進行有機轉換的,每畝獎勵200元,預計新增2000畝,共需獎勵資金40萬元,由縣財政進行扶持。
四、品牌創建扶持
鼓勵有機生產企業創建品牌,對新創建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的,分別一次性獎勵10萬元、5萬元。對新列為國家、省、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且有自己的有機農產品和有機品牌,有機農產品年銷量200噸以上,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1萬元一次性獎勵。其獎勵資金由縣財政支付。
五、有機農產品生產與質量監管扶持
由縣農業成立專門的農產品生產與質量監管隊伍,加強有機農產品檢測與質量監管,配置相關的檢測儀器設備,其正常的生產加工與質量監管費用,每年約需10萬元。
目前我國有機農業存在的問題:
一、認證不規範
不同的機構執行標準的差異性很大,使有機食品面臨誠信挑戰。
二、技術研究滯後
有機農業需要一整套不同於常規農業的技術措施作為保障。從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轉換,面臨著病蟲草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種選育、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益等諸多難題。目前市場上高質量的商品有機肥價格高,生產者負擔過重。
三、政府扶持不夠
目前,國家的保護價收購,對於有機糧食作物沒有特殊的扶持措施。由於有機糧食生產要求比較高,相對產量較低,且投入相對較高。好糧賣不出好價錢,導致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不高。
綜上所述,農業人口眾多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實際上國內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是不足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過程中,要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以上是有機農業政策分析。
更多有機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有機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