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智能手環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2016年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2016-05-30 15:35:2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技術分析,新興的智能手環產業已越來越引起業界的重視。5月23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智能手環就是其中的重點工程之一。現對2016年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實際上,被稱作下一個「網際網路金礦」的智能手環產業,目前無論是在數量增長還是在內容延伸上都呈現出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但背後也暴露出發展模式低端、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缺失等問題。

  行業「井噴」等待「風口」

  如同10年前的智慧型手機一樣,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去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行業規模儘管尚小,但已整體進入迅速擴張階段。全球四大市場調研公司之一捷孚凱市場研究集團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可穿戴市場零售量為1810萬台,同比增長321%。其中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市場份額約占90%,增速分別達到了252%和531%。

  專家分析,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市場潛力依然很大,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英國市場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預計,2016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2017年全球將售出7000萬台可聯網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是2013年的4.5倍。

  從產品形式上看,雖然手環和手錶牢牢占據大量的市場份額,但其他形式也在不斷出現。廈門的雲朵科技公司去年推出了5000多雙智能定位鞋,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而從內容和功能上看,智能可穿戴設備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前兩年簡單的計步功能,發展到現在的測心率、測速等綜合性檢測功能,並逐漸在工業、醫療、軍事、教育、娛樂等諸多領域表現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應用潛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智能可穿戴設備涉及機械、傳感器、晶片、人工智慧、語音圖片文字識別等多個領域,是信息技術高度集成的高技術產業,現在還處在產業前期,發展前景較好。

  「我們認為,產業發展的『風口』快到了。」 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聯盟專家委員陳雪濤說,從全球的發展來看,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將達到萬億級以上,成為全球角逐的最前沿產業。

  缺少「0到1」關鍵技術

  智能手環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智能手環展現出的巨大活力和市場潛力,已引發谷歌、蘋果、微軟、索尼等諸多公司在這個全新領域深入探索。去年11月,美國資本市場僅在可穿戴智能顯示器領域就投入了上億美元。在學術科研層面,美國、日本以及韓國均有專門的實驗室或研究組專注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研究。

  而在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面臨的關鍵問題,和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的問題一樣:缺少核心技術。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模式主要以低水平的複製和「錦上添花」的應用創新為主,在關鍵的核心基礎技術方面仍然受制於國外。

  廣東省無限尋環科技(深圳)公司執行總裁牛浩田說,國外的可穿戴設備產品在基礎技術上已遠遠領先於國內。我國企業更多的是以國外技術為基礎,更新和創新產品,實現「從1到10」,但是缺乏「從0到1」的能力。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生產不出自研可控的好產品並走向世界。」陳雪濤說,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核心技術,如核心晶片、核心傳感器等,還是掌握在國外企業手裡。尤其是核心晶片技術,國外企業已經實現全產業鏈布局,而我國還缺少能夠實現技術自主自控的企業。此外,我國在軟體、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方法、雲計算能力上也和國外有較大差距。

  杭州暖芯迦電子科技公司創始人楊佳威說,國外企業大多對中國進行技術禁運,對方一聽說是中國的機構要合作就一口拒絕,根本沒有商談餘地。「所以一定要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國內靠模仿的低端可穿戴設備肯定不具有長期發展的潛力,也不可能依靠這些產品來實現『彎道超車』。」

  業界人士指出,下一步國內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領軍企業應該加強合作,共同促進關鍵技術協同創新,尤其是要有自主掌握的核心技術,做到關鍵作業系統和晶片國產化,擺脫對國外進口的依賴。

  產業未來:跨界整合內容制勝

  專家認為,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下一步發展應改變傳統電子行業以硬體設備為盈利核心的模式,重點放在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上。誰能夠率先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式提供優質產品體驗,誰就將搶得先機。

  「這個領域光有硬體不行,還需要有內容。」專注於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現實等穿戴式設備的蟻視科技(ANTVR)公司的董事長覃政說,國內雖然廠商數量比較多,但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的並不多。這是因為部分廠商為了快速發展、搶占市場,做了很多簡單的開源系統,「但這樣的技術路線顯然太弱了。」

  「就像手機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一樣,智能可穿戴設備是雲計算、大數據的入口。」鄔賀銓說,可穿戴設備是移動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結合產品,本身功能有限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連接到雲端,依靠雲計算增強產品功能。但目前我國大部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只是「錦上添花」,比如心跳、脈搏、計步的測量與傳統方式差別不大,還沒有出現超越傳統產品的特殊功能。

  此外,如何開發出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內容也將成為關鍵。專家認為,目前我國不少中小企業在對行業趨勢的預判上顯得能力不足,缺乏提前判斷市場需求和快速市場反應的能力。

  雲朵科技運營副總經理黃晟山介紹,由於大部分產品應用場景單一、功能低端單一,導致產品打開頻次較低,並不是用戶「必需」的產品。對整個行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提高產品與用戶的關聯性,徹底解決用戶的需求,或者開發出更多的功能,使產品成為用戶的「必需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說,目前可穿戴設備市場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很多產品設計看起來很「花哨」,但實際應用能力差,離解決實際應用問題還有一段距離。「能真正用起來的還很有限,還需要在基礎技術等層面下很大功夫。」

更多智能手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手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