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購買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不過,與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基礎相比,中國工業機器人利用水平仍然很低。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每萬名製造業工人的機器人保有量,韓國396個,日本332個,德國273個,世界平均水平58個,而中國只有23個。
我們認為,機器代替人,科學技術進步,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入,機器人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必然越來越廣泛,同時,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勞動者也需要轉型升級,未來,我們所需要的是具有專業教育背景的高級產業工人,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勞動者和受教育者的自身努力,更需要職業教育的升級。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2013年,中國市場總共銷售了36860台工業機器人,增長41%,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目前,全國各地紛紛上馬機器人項目,想在急劇增長的市場中分一杯羹。據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羅百輝調研顯示,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園49家,相當於平均每個省有超過一家工業機器人產業園,而更多的園區還在籌備中。
機器人,無疑是本屆科博會上的熱門話題。除了展館內搶盡眼球的替身機器人、巡邏機器人,在國際先進製造業大會的會場上,15個演講嘉賓中,就有5個人的話題關於工業機器人。
比會場還要熱的,是全國各地的建設現場。就在科博會舉行的同時,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中,又一家本土企業已經入駐,擬建機器人研發中心;10月14日,合肥機器人產業園傳來消息:今年底,第一批「合肥造」機器人將正式下線……
不僅如此,銷售同樣火爆。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41%,預計今年這項數據可能接近70%。按一台重165公斤的工業機器人24萬元的售價計算,2014年工業機器人的銷售收入將超過百億元。火爆的銷售又反過來刺激了生產。各地投資新建機器人項目的熱情被徹底引爆。
未來的製造業對機器人的需求是肯定的,但就目前來看,機器人過熱,在中國是非常清晰的。肯定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和園區,最後要消失。
2013年底,我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總銷售量為3.68萬台,總保有量為13.4萬台。而把全國各地在建的這些機器人項目的產能相加,則達到幾十萬台。要知道,2012年,全球一共也才銷售不到16萬台工業機器人。
作為先進位造業中的生產要素之一,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應與我國轉型升級的步伐一致。從目前來看,機器人生產的步伐已經明顯快於轉型升級的步伐,這種一快一慢的態勢或將給正在升溫的工業機器人生產蒙上一層陰影。
中國是人口大國,發展工業機器人是不是和人搶飯碗。發展先進位造業需要工業機器人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由於使用機器人具有改善工人工作條件、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減少浪費等優點,而我國又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數量下降的客觀形勢,發展工業機器人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題中之義。了解更多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供需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目前全球有約160萬台工業機器人在運行,以工業機器人在全世界占有的工作崗位來看,比例不到0.6%。而從每萬名產業工人中機器人的保有量來看,我國不僅與韓國、日本、美國相比有巨大差距,甚至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還要低一半。「機器換人」不是把人全換掉,而是人和機器的合理分工,做到人機和諧。而且,從目前的技術來講,機器不可能完全替代人。
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機器人智能化程度不夠。工業機器人無法與工人高效交流、在線感知能力遠低於人、缺乏共處空間下的安全機制,而這也促成了新一代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人機共融。「人和機器,從主僕關係,到合作關係。」
更多工業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業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