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是最典型的機電一體化數位化裝備,技術附加值很高,應用範圍很廣,作為先進位造業的支撐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將對未來生產和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外專家預測,機器人產業是繼汽車、計算機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的大型高技術產業。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廣泛採用工業機器人,不僅可提高產品的質量與產量,而且對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勞動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一樣,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正在日益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工業機器人性能不斷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性、便於操作和維修),而單機價格不斷下降,平均單機價格從91年的10.3萬美元降至97年的6.5萬美元。
機械結構向模塊化、可重構化發展。例如關節模塊中的伺服電機、減速機、檢測系統三位一體化;由關節模塊、連杆模塊用重組方式構造機器人整機;國外已有模塊化裝配機器人產品問市。
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向基於PC機的開放型控制器方向發展,便於標準化、網絡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櫃日見小巧,且採用模塊化結構;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性、易操作性和可維修性。
機器人中的傳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採用傳統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傳感器外,裝配、焊接機器人還應用了視覺、力覺等傳感器,而遙控機器人則採用視覺、聲覺、力覺、觸覺等多傳感器的融合技術來進行環境建模及決策控制;多傳感器融合配置技術在產品化系統中已有成熟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在機器人中的作用已從仿真、預演發展到用於過程控制,如使遙控機器人操作者產生置身於遠端作業環境中的感覺來操縱機器人。
到2025年,先進機器人在製造業、醫療和服務等產業領域的應用可創造1.7萬億到4.5萬億美元的產值。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仍將快速增長,年增長達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台,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超過40萬台。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技術基礎薄弱、關鍵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標準體系、市場培育等多環節明顯滯後,具有市場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尚未形成,同質化競爭不斷加劇等問題。工信部將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我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力爭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45%以上,基本滿足國際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了解更多請查閱《2014-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更多工業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業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