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國家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的環境下,在國內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整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開始迎來發展的加速期。隨著產業投入加大、技術突破與規模積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集成電路產業將成為支撐自主可控信息產業的核心力量,成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礎。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運行數據分析如下:
一、運行情況
(一)產銷保持穩定增長
2014年,我國重點集成電路企業主要生產線平均產能利用率超過90%,訂單飽滿,全年銷售狀況穩定。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年共生產集成電路1015.5億塊,同比增長12.4%,增幅高於上年7.1個百分點;集成電路行業實現銷售產值2915億元,同比增長8.7%,增幅高於上年0.1個百分點。
圖1 2008-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增長情況
(二)進出口形勢低迷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出口609億美元,同比下滑30.6%;從全年走勢看,出口降幅逐步縮小,呈逐步回升態勢。實現進口2176億美元,同比下滑5.9%。貿易逆差1567億美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更多相關內容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圖2 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出口情況
(三)內銷市場占比提高
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完成內銷產值1011億元,同比增長9.9%,高於全行業增速1.2個百分點,內銷比例達到34.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從全年走勢看,內銷產值增速呈下降態勢,全年增速低於上半年5.9個百分點。
圖3 2014年集成電路產業內銷產值增長情況
(四)新增固定資產大幅增加
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644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68%)下降56.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產業全年新增固定資產554億元,同比增長103.4%,高於電子信息全行業84.7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數144個,同比增長0.7%,占全行業新開工項目數的1.8%。
圖4 2008-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
(五)經濟效益不斷向好
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672億元,同比增長11.2%,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12億元,同比增長52%,比上年提高23.7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7.9%,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元,比上年下降1.2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2天,低於全行業1.3天。
圖5 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經濟效益增長情況
(六)產業結構良性調整
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業收入增長19%,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占全行業比重持續提升,重點企業快速成長,如展訊營業收入達12億美元,增長20%,在2014年完成對迪銳科的整合後,總營收達到15億美元;晶圓製造業增長速度低於設計業,但重點企業接單能力、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如中芯國際於2013年扭虧為盈後,今年連續10個月實現盈利;封裝測試業取得了二位數的增長,重點企業如天水華天和南通富士通前三季度收入增長分別達到38%和18%。
(七)聚集發展特點突出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四個區域:一是北京、天津環渤海地區,2014年這一地區集成電路銷售產值增長6.2%,占比為8.4%;二是上海、江蘇、浙江長三角地區,增長11.4%,占比達37.7%,;三是廣州、深圳珠三角地區,增長5.4%,占比為29.4%;四是部分西部省區,如四川省銷售產值下滑7.6%,但陝西省增長476%,甘肅增長14%,增勢十分突出。
(八)技術不斷取得突破
中芯國際與高通合作的28納米驍龍處理器成功製造,標誌著其在28納米工藝製程成熟的路徑上又邁出重要一步,同時20和14納米工藝的先期研發也在積極推進;展訊發表了A7架構的四核心晶片8735S,標誌著我國在移動晶片設計領域進入中高端市場;國內首款智能電視SoC晶片研發成功並實現量產,改變了我國智能電視缺芯局面。
二、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庫存增加明顯
2014年,由於集成電路產業整體產銷形勢較好,產能利用率較高,產能得到充分釋放,因此集成電路產業整體產成品增速上升較快,一至四季度產成品累計增速分別達12.2%、15.4%、21.1%和22.7%,明顯高出上年年底6.4個百分點;存貨累計增速分別為5.9%、8.6%、20.6%和15.5%,高出上年年底10.1個百分點。這兩個指標較快增長,一方面反映出產業景氣度較高,另一方面也預示庫存增長過快,易使產業增長出現波動。
(二)產品多集中於中低端
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增長達12.4%,但銷售產值僅增長8.7%,低於產量增長3.7個百分點;出口量增長7.6%,但出口額卻下滑30.6%,這種增量不增效現象反映出的正是我國集成電路產品集中於中低端、價格不斷下降的現實。
(三)實現跨躍式增長難度較大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但與世界先進集成電路企業的差距仍是必須正視的現實。與國際龍頭企業相比,我國晶片製造業在先進工藝方面的距離至少差1-2代,IC設計業剛剛起步、且產品單一,本土封裝企業的封測技術與國際大廠還存在一定差距。更為關鍵的是,產業鏈各個環節相互割裂,不能形成上下游協調配合的產業結構,與國內整機產業也沒能形成良性互動,2014年集成電路產業內銷產值比例僅為34.7%,高端晶片嚴重依賴進口。國際巨頭近年來為確保技術領先優勢,研發投入不斷攀升,據統計2013年英特爾、高通、台積電、德儀及海力士五大半導體企業的研發成本達到15.9%,接近過去5年的最高值,而我國本土企業如中芯國際,雖然近幾年研發投入增長很快,但占銷售收入比例仍不到10%,投入額與台積電比相差一個量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經驗表明,投資和研發不足可能使本土企業在嚴峻的競爭形勢中與國際企業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更多集成電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集成電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