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江蘇進出口「雙降」。
南京海關分析認為,無論哪個方面看,「外貿環境依然嚴峻」。甚至有分析認為,當下能夠挖掘外貿穩增長的潛力已不大,而之前諸如一體化通關改革等措施的邊際效應已開始下降。
南京海關統計分析處人士表示,外需市場低迷、省內產業處於艱難轉型期,企業成本加大,外貿增長動力缺乏。
進出口降幅:「多年來並不多見」
2015年上半年江蘇省進出口16098.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9%。分單項看,出口9850.9億元,下降1.3%;進口6247.4億元,下降7.8%。
雖然進出口「雙降」,但江蘇貿易大省在全國的地位仍保持著:占比不下降、位次不後退。1-6月,進出口總額占同期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4%,其中進、出口分占12.6%、14%,三項數據多年來保持在10%以上。
如果從「降幅」角度出發,對比沿海主要外貿省市,江蘇降幅「較深」。這在過去多年來並不多見。
1-6月,江蘇外貿進出口降幅分別比廣東、上海和浙江深1.1個百分點、0.6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降幅比山東淺13個百分點;出口降幅分別比廣東、浙江和山東深5.2個百分點、4.6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比上海淺4.1個百分點;進口降幅分別比廣東、浙江和山東淺2.3個百分點、9個百分點和24.4個百分點,但比上海加深6.2個百分點。
若從進出口的結構看,之前發揮重要作用、改變加工貿易「一枝獨大」的「一般貿易和特殊監管區域物流」也出現「雙降」。
南京海關數據顯示,1-6月江蘇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7094.3億元,下降4.3%,其中進出口分別下降8.4%和1.8%;而以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方式進出口1526.3億元,下降13.4%,進出口分別下降18.4%和8.7%。
「從2008年開始,經過這些年的調整,加工貿易占比從百分之七八十到目前占江蘇進出口的42.6%,顯示出貿易結構的平衡,未來會有一些微調」,南京海關統計分析處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進出口結構深度調整
機電產品是江蘇出口的「拳頭」,目前進入了「微弱」的增長階段。上半年,江蘇出口機電產品6498.3億元,增長1%,占同期全省出口總值的66%,仍是最主要的出口產品。
從機電產品的出口構成中,可以發現產業變化的趨勢:在平板電腦和手機的衝擊下,可攜式電腦出口545.2億元,下降1.7%;與之關係密切的集成電路出口614.8億元,下降11.4%。
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上半年手機出口144.7億元,暴增80.2%;平板電腦出口146.7億元,增長接近50%。
從1-6月看,進口下降不僅快於出口,並且兩者之間的降幅差距也越來越大,進口跌幅大於出口6.5個百分點。
南京海關統計分析處人士指出,進口受挫主要在於進口產品的價格的大幅下降。實質上,近幾年來,進口的大宗商品價格一直處於跌勢。
1-6月,江蘇進口鐵礦砂204.9億元,下降34.7%;進口銅礦砂3.7億元,下降53.4%;錳礦砂3997萬元,下降91.2%;進口煤11.1億元,下降66.9%;成品油33.6億元,下降24.3%;液化石油氣70.3億元,下降37%。
同樣,化工產品、鋼材等進口,均出現了從5.7%-74.6%的不同幅度降幅,進口鋼材79.1億元,下降了18.1%。
江蘇製造業以及重工業高度發達,在原料價格大幅下跌的同時為何不大量抄底進口?對此,在海關供職的經濟學博士後孫遠東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涉及大宗商品進口的產業,目前國內產能過剩嚴重,是企業不會大量購買原料的原因之一。」
外貿「穩增長」措施邊際效應下降?
21世紀經濟報導獲悉,從進出口主體看,民企、外商以及國企進出口總額均出現了明顯下降,分別下降8.8%、1.4%和4.4%。
南京海關統計分析處人士指出,外貿已進入新常態,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有所改變。
孫遠東則認為,無論海關的效率有多高,外需市場低迷是導致外貿雙降的最主要因素。
1-6月,江蘇對歐盟、韓國和日本進出口2518.8億元、1727.8億元和1612.5億元,分別下降4%、1.6%和9.2%;對台港地區進出口1327.2億元和894.1億元,下降2.2%和16.8%;甚至,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517.7億元和2892億元,分別下降9.7%和1.5%。
在江蘇省內,則處於「三期疊加」的轉型攻關階段,即「傳統製造業挑戰期、中堅IT業動盪期、新興產業孵化期」的「三期疊加」衝擊,這使得江蘇製造業對外貿易缺乏上行動力。
傳統製造業面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貿易摩擦頻發、產能相對過剩等因素影響,以船舶行業看,雖1-6月出口船舶248.9億元,增長31.9%,但主要「拉動」是因「存量」訂單的集中交付,但行業正在遭遇新船訂單量快速萎縮、新船價格探底、船企開工不足等困境,1-5月江蘇造船企業新承接訂單量同比下降88.6%。
江蘇曾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典型省份,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目前卻成為了貿易摩擦的最大受害者,1-6月太陽能電池出口193.6億元,下降10.4%,主要在於美國和加拿大相繼對光伏產品徵收高額雙反稅,以及歐盟價格承諾導致的市場競爭力持續下降的影響。
傳統產業中的鋼鐵產業,則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有業者透露鋼材企業甚至「以價換量」搶占國外市場;而在紡織服裝為代表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越南等周邊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已大量出現訂單轉移的跡象。
IT行業是江蘇的「中堅」產業,但目前正處於市場動盪期,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導致訂單不穩定,如前文所述,在移動終端的衝擊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一直稱霸全國的出貨量較難保持增長。
南京海關統計分析處官員表示,受IT產業西移的影響,江蘇出口中堅力量IT行業增長較為乏力。
至於被外界稱為轉型升級標誌的「新興產業」,目前普遍處於孵化期,發展成長尚未形成規模,也暫未對外貿發展形成增長動力。
甚至有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雖然各個外貿監管部門一直在致力改善外貿環境,但是目前外貿環節的挖潛空間已經縮小,外貿通關環節對促進外貿增長的邊際效應有所下降。
「當下經濟運行環境造成外貿企業在人工、匯率、融資、環保、摩擦等方面壓力加大,外貿企業的生存壓力大增。」
但孫遠東表示,從以往經濟運行規律看,下半年正常會好於上半年,會對全年度產生平衡作用。
更多進出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進出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