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動機是為汽車提供動力的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影響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和環保性。很多消費者對這個東西也是非常有情懷的。
發動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現在自主品牌快速發展的今天,國產車在外觀設計和車身做工上進步非常大,某些優秀產品在這些方面甚至可以趕超合資。目前長城、BYD、奇瑞、吉利等一線自主品牌都已經有了自己家的發動機廠。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2016國產發動機排行榜。
中國品牌車企早期沒有發動機研發和生產能力,主要依靠外購發動機。其中絕大多數買的是東安三菱和航天三菱的發動機,哈飛、奇瑞、比亞迪、海馬、眾泰、吉利、長城、華晨、東南等都用過,有些現在還在用,可以說三菱系列發動機成就了一大批中國品牌。
慢慢的,中國品牌從逆向模仿三菱或者其他外資發動機的發動機開始,逐漸有了自主發動機。奇瑞、海馬、吉利都是比較早擁有自主發動機的中國品牌。
現階段,絕大部分中國品牌都有了自主動力,發動機的性能參數也逐漸和合資發動機看齊,品質方面也進步巨大。當然了,目前主要集中在2.0及以下排量。
筆者統計了各大主流中國品牌主銷乘用車型的汽油發動機性能參數,分1.5T/1.8T/2.0T,1.5L/1.6L/2.0L,做了排行,數據主要來自汽車之家和愛卡。已停產車型不算,搭載多款車型僅統計其中一款,列入了部分合資發動機性能參數,作為對比;數據眾多,僅供參考,如有出錯,請見諒。
渦輪增壓動力
自然吸氣發動機
強調:已停產車型的發動機不算,外購的發動機不算,柴油機不算,搭載商務車、卡車之類的不算。油耗因搭載車型不同,對比意義不大。
從表格當中可以看出,奇瑞、吉利、海馬、比亞迪、一汽轎車、長安、江淮、傳祺等車企基本各種排量都有,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都具備。其中上汽乘用車、海馬、長安等幾家的發動機性能參數比較強大。幾個老牌子,像一汽轎車、上汽乘用車、長安等幾個,在發動機研發製造方面還是具備相當實力的。
東南、力帆、眾泰、獵豹、華泰等幾家基本都是靠外購發動機,主要買的三菱和上汽的發動機。這幾家除了眾泰,其他的都是比較小的中國車企。有多大實力辦多大的事,連發動機都不能自主,說明企業研發實力有限。眾泰研發其實也和這幾個差不多,只不過眾泰皮尺部號稱地表第一,銷量還不錯。
從合資發動機性能數據對比來看,中國品牌發動機的性能參數和合資品牌發動機基本處於一個水平。在常見排量的發動機性能參數上,中國品牌已經不輸合資。不過呢,表格當中列出的合資發動機只是冰山一角。在高性能、大排量發動機的參數對比上,中國品牌還是落後較多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而且中國品牌超過2.0排量的發動機不多,筆者查過僅有吉利、比亞迪、一汽等少數幾家。當然,這也和中國品牌未能突破中高端車型天花板有關。
以上表格只列入了各大中國車企代表性的發動機性能參數,不能完全代表各大車企的全部發動機研發製造實力。另外,發動機的好壞不光是看性能參數,其性能曲線、耐久性、品質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耐久、品質等恰恰是中國品牌更需要努力提升的。
短短十餘年,中國品牌發動機迅速發展,成績巨大。不過我們在看到進步的同時,更應看到不足。筆者以為,中國品牌發動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全面趕超世界先進水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更多發動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發動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