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成為焦點議題。專家指出,通過北斗系統、遙感技術與人工智慧的深度融合,我國正加速構建時空智能產業生態,並催生出低空經濟、智慧農業等萬億級市場機遇。這一技術體系不僅重塑傳統產業模式,更在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民生保障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一、時空智能重構現代農業生產模式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以北斗導航為核心,結合遙感監測與無人機械作業,農業生產正向精準化轉型。例如,在河南試點的5000畝小麥田中,僅需3名工作人員即可通過衛星定位實現播種、施肥和收割全流程自動化,並藉助多光譜遙感技術實時掌握作物含水量及病蟲害情況。數據顯示,當小麥顆粒水分含量達到15%時,系統自動觸發最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數位技術加速滲透全球產業的今天,人工智慧正成為重塑創新版圖的核心力量。國際權威機構最新數據顯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三年內激增8倍,而數位技術已占據全球專利總量近三分之一份額。這場由AI引發的技術革命不僅改變了創新本質,更對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提出了全新挑戰——如何在技術飛速疊代中守護人類智慧結晶?以下從多個維度展開探討。一、數位技術創新加速:智慧財產權生態面臨結構性變革當前全球創新格局正經歷深刻轉變。國際專利申請數據顯示,數位技術已取代計算機技術成為最大增長領域,其中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專利數量三年間實現800%的驚人漲幅。交通運輸產業作為典型樣本,其25%的最新專利都與數位技術深度融合——現代汽車不僅搭載著智能導航和自動駕駛系統,更通過實時數據分析構建起全新的出行生態。二、融合創新重塑產業邊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從依賴引進到主導創新的歷史性跨越。人工智慧作為這場變革的核心引擎,在深圳、杭州等地展現出蓬勃生機,其應用場景的深度與廣度正重塑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專家指出,隨著技術積累的厚積薄發,中國已具備突破關鍵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並可能在未來15年重構國際科技版圖。一、技術路徑的轉折:從引進到原創大型經濟體的發展規律表明,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階段的核心在於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過去三十年間,中國通過吸收已開發國家技術實現了經濟騰飛,但如今正面臨歷史性轉型——必須突破"應用跟隨者"角色,轉向"原創定義者"。這一轉變在人工智慧領域尤為顯著:深圳、廣州等地湧現出大量本土創新企業,其研發成果不僅局限於算法模型的追趕,更開始探索顛覆性技術創新路徑。二、AI發展的雙引擎:場景驅動與年輕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海南迎來國際消費盛宴全球尖端產品集中亮相4月13日至18日,海南省將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作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消費精品展,本屆展會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匯聚全球優質資源。值得關注的是,人形機器人這一前沿科技領域將成為重要展示焦點,與智能汽車、無人機等創新產品共同構建起消費市場的未來圖景。一、全球消費精品集中亮相打造國際品牌首發高地本屆消博會進一步強化「買全球、賣全球」的平台功能,吸引大量國際品牌和國貨潮品參展。從高端奢侈品到本土新銳品牌,從綠色低碳產品到智能穿戴設備,各領域消費精品將通過展會實現資源對接與市場拓展。據統計,國內外企業將在展會上密集發布新品,涵蓋時尚生活、消費電子、健康養生等多類目,為消費者帶來多元化選擇。二、聚焦前沿科技推動產
海洋油氣資源作為當前海洋資源開發的重點,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數據顯示,全球34%的石油和44%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深海,我國南海55%的油氣資源位于海底。在2025年,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在海洋裝備行業中仍將扮演基石角色。更多海洋裝備研究分析內容詳見《2024-2029年中國海洋裝備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報告重點分析了海洋裝備行業的經濟發展與現狀,以及海洋裝備行業進展與投資機會,並對海洋裝備行業投資前景作了分析研判,是海洋裝備生產企業、科研單位、經銷企業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行業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遇、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等不可多得的決策參考。2025年3月海洋裝備上市重點企業一覽表(海洋裝備上市重點企業)1、中國船舶公司簡介:公司系經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船總生(1998)41號"文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