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財經頻道 >> 財經要聞 >> 中國AI崛起:技術原創驅動產業升級的新時代

中國AI崛起:技術原創驅動產業升級的新時代

2025-03-27 23:35:0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從依賴引進到主導創新的歷史性跨越。人工智慧作為這場變革的核心引擎,在深圳、杭州等地展現出蓬勃生機,其應用場景的深度與廣度正重塑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專家指出,隨著技術積累的厚積薄發,中國已具備突破關鍵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並可能在未來15年重構國際科技版圖。

  一、技術路徑的轉折:從引進到原創

  大型經濟體的發展規律表明,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階段的核心在於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過去三十年間,中國通過吸收已開發國家技術實現了經濟騰飛,但如今正面臨歷史性轉型——必須突破"應用跟隨者"角色,轉向"原創定義者"。這一轉變在人工智慧領域尤為顯著:深圳、廣州等地湧現出大量本土創新企業,其研發成果不僅局限於算法模型的追趕,更開始探索顛覆性技術創新路徑。

  二、AI發展的雙引擎:場景驅動與年輕力量

  中國的人工智慧競爭力源於獨特的雙重優勢:一方面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應用場景,從智慧城市到智能製造,"人工智慧+"戰略正在加速技術落地;另一方面是充滿活力的年輕研發團隊。數據顯示,國內主要AI企業的核心成員平均年齡低於35歲,這種創新主體結構使中國在算法疊代、硬體適配等領域展現出驚人爆發力。杭州"六小龍"等企業的崛起,正是這種模式的成功印證。

  三、外部壓力催生內生動力:技術攻堅的加速器

  國際競爭環境的複雜化反而成為倒逼自主創新的強大動能。晶片研發、大模型訓練等關鍵領域在過去五年獲得超預期突破,這與政策引導和技術封鎖形成的雙重推力密切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壓力測試驗證了後發國家的技術躍遷路徑——通過規模化應用積累數據資產,進而反哺基礎研究創新。

  四、未來十年的全球科技版圖重構

  當技術原創進入"無人區",中國正在創造新的可能性。從量子計算到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深圳大灣區已形成完整的創新生態鏈。專家預測,若保持當前發展速度,1015年內部分關鍵技術領域或將出現逆轉——曾經的技術輸出國可能轉而依賴中國的原始創新成果。

  【結語】

  這場始於技術引進、邁向原創的變革,正在重塑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角色定位。通過場景應用優勢與年輕人才儲備構建的核心競爭力,人工智慧不僅成為產業升級的加速器,更標誌著中國經濟向高附加值階段躍遷的關鍵突破。當更多"冰山之下"的技術積累浮出水面時,中國創新力量將真正實現從參與者到定義者的質變。

延伸閱讀

華泰證券:OpenAI或將開源,AI應用疊代有望加速(20250403/07:26)

華泰證券指出,近日,OpenAI宣布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發布自GPT-2以來首個具備推理能力的「開放權重語言模型」,這標誌著OpenAI在技術策略上的重要轉變,從最領先的閉源模型代表走向開源,有望為全球AI開發者生態注入新的活力。開放權重模型的發布意味著允許用戶通過本地部署的方式使用OpenAI先進的推理模型,進一步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OpenAI開源類比Deepseek-R1帶來的產業繁榮,我們認為或將帶來如下影響:1)OpenAI允許私有化部署有望帶來雲廠商的第一時間跟進,國內用戶或將有機會通過雲服務商使用OpenAI的開放權重模型;2)AI應用廠商或將有機會接入OpenAI開源模型,將進一步帶來應用端的繁榮;3)開放參數權重允許使用者通過訪問與調整模型參數實現對於模型的微調,或將進一步推動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應用;4)本地化部署將提升數據安全性與自主性,利好政府、金融等數據隱私敏感場景應用落地。我們認為,隨OpenAI、Llama、Deepseek、Qwen等模型對於開源生態的進一步豐富,AI應用或將迎來加速疊代。

德銀:AI廣泛應用將在未來五年持續推高中國股票估值(20250402/16:56)

近日,德意志銀行集團私人銀行部首席投資官辦公室(CIO)發布的一份研報指出,中國IT等多領域增長潛力巨大,股市仍有強勁上漲動力。德銀提到,2025年年初至今,流入中國內地股市的外資在增加。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正在成為推動中國股市上揚的重要力量。德銀預測,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可以在未來五年使中國企業利潤提高,並持續推高中國股票估值。此外,中國政府財政政策支持對於維持高漲的市場情緒和增強對中國股市的信心至關重要。儘管貿易摩擦的持續和未來加征關稅的可能性仍令人擔憂,形勢不斷變化,中國股市並不能免受全球不確定性和避險情緒的影響,但德銀認為,中國後續財政和貨幣政策仍有發力空間,將根據外部發展進行調整。(中新網)

中金公司:AI玩具行業正逐步向「情感服務終端」變革(20250402/08:12)

中金公司研報稱,AI玩具以「人機共情」與「IP生態矩陣」為核心,實現線下場域內的「AI陪伴」,打造「沉浸式陪伴」新範式。當前國內外已有多家廠商入局,各項科技、消費展會(CES2025/MWC大會及AWE消博會等)上的AI玩具出現頻次逐步提升。中金公司認為在AI+IP賦能下,AI玩具行業正逐步向「情感服務終端」變革。未來市場增長看人群滲透及擴展,仍需關注兒童隱私、使用安全等風險。

華泰證券:全球AI算力側投資加碼有望驅動光通信等板塊廠商業績延續向好(20250401/08:11)

華泰證券以36家A、H通信行業公司為樣本,預計2025年一季度通信板塊合計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9%,剔除三大運營商、中興通訊等權重股後,預計板塊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9%。細分來看,電信運營商利潤穩健增長;光通信板塊中的頭部廠商受益於AI算力側投入加碼,400G&800G需求高增下業績有望持續兌現,此外產業鏈景氣度呈現擴散趨勢;IDC受益國內外智算中心需求增長迎來拐點;軍事通信景氣度有望修復。展望2025年二季度,華泰證券認為,全球AI算力側投資加碼有望驅動光通信、雲網設備、IDC等板塊相關廠商業績延續向好;物聯網模組需求有望持續復甦;運營商板塊業績預計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東方財富陳果:做面向「AI+時代」的策略研究引領者(20250331/21:27)

此前曾報導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下一站將轉戰東方財富。記者最新獲悉,陳果3月31日已經正式辦理入職,擔任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官。在加盟東方財富後,陳果明確了東方財富策略研究團隊的核心定位與特色:東方財富策略研究團隊的核心定位是面向「AI+時代」的中國股市策略研究引領者。東方財富策略研究團隊的核心特色是圍繞實戰,擁抱AI,引領創新,超越內卷。(上證報)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大灣區可以合力打造全球領先的AI生態創新鏈(20250331/21:04)

3月31日,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人工智慧委員會成立。蔡冠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擁有香港的國際化科研資源,深圳的產業化能力以及廣州的龐大應用場景,完全可以合力打造全球領先的AI生態創新鏈。(21財經)

啟明創投鄺子平:AI 2.0時代,AI與硬體結合在中國的發展有巨大優勢(20250331/16:15)

3月31日,在中關村論壇的「AI未來」論壇上,啟明創投創始合伙人鄺子平就AI投資前景等話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就AI 2.0時代的AI應用而言,AI與硬體的結合在中國的發展存在巨大優勢。在具體細分領域上,他認為自動駕駛、具身智能和智能硬體將是三個主要方向。鄺子平指出,過去幾年作為投資人主要進行AI基礎設施投資,而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應用是相互促進的,到今天,這些基礎設施已經可以支撐真正的應用運行起來。他認為,2025年AI應用開始迎來爆發期,而AI 2.0原生應用的機會一定可以帶來一家值得期待的超大規模企業。

朱嘯虎:AI創業不要投入底層技術,AI不夠人工補,髒活累活最後才是護城河(20250331/15:56)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在「AI未來論壇:創新·投資·全球化」上,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呼籲企業積極擁抱AIGC,不擁抱AI的企業肯定會被淘汰;但不要迷信Al,聚焦尖刀場景儘快落地;不要投入底層技術,AI不夠人工補。「星辰大海最後都是紅海,髒活累活最後才是護城河」,他最後說。(新浪科技)

AI 眼鏡體驗為何做不好?朱嘯虎:因為想把太多的AI體驗加進去,減法遠比加法重要(20250331/15:51)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在「AI未來論壇:創新·投資·全球化」上,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提到Al消費電子,他認為,大家低估了硬體的複雜性。產品定義,減法遠比加法重要;還有硬體的穩定性;供應鏈的可靠性。「為什麼現在眼鏡的體驗做的不好?因為大家想把過多的AI體驗加進去,又想做視覺、又想做音頻、又要去搞即時交互,所以功耗電量、顯示模組的要求就高了,於是硬體就很難搞了。」(新浪科技)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金融行業熱門報告

更多

AI熱門推薦

金融相關報告分類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