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美華鞋店的創始人龐鶴年先生,是天津宜興阜人。他早年做些小生意並在天津估衣街聯興齋鞋莊學徒出師後,積累了一些本錢,再加上父輩的有力支持,就決定到當時繁華的南市一帶尋找商業機會。
那是1911年的初冬季節,龐鶴年先生開始在南市「三不管」至牌樓一段的路上溜達,這一溜達就是好幾天,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商務考察」。經過「商務考察」,他看準了當時的鞋業市場,決定在南市一帶開一家鞋店。南市口有一處非常明顯的三層店鋪,吸引了他的注意。這家店鋪一樓近30平米,樓上還有兩層,從交通上來講四通八達,無論從東馬路、和平路、榮吉大街和海拉爾道四面都能看到這個店,這是一塊生意人心目中的黃金鋪位,龐鶴年當時就給了店主一個金元寶作為定金,三天後就買下了這個店鋪。這個店鋪就是老美華鞋店。
龐鶴年先生將店名命名為「老美華」,是緣於親姑姑龐美華的名字。老美華鞋店開張了,龐鶴年對店鋪各方面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求店員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姿要端正,前不靠貨櫃,後不倚貨架。 夥計們的肩上搭著馬尾做的撣子,在售貨過程中無論上高或彎腰撣子都一動不動。同時掌柜對夥計們的精神面貌也有很高要求,要做到一周一理髮,兩天一刮鬍子,三天一洗大褂,店員們個個都精氣神十足,待客更是主動熱情。如有遇到定做鞋的顧客,就在一樓畫樣,三樓馬上製作,並且送貨到家。不僅如此,龐鶴年對商品質量要求就更為嚴格了,鞋面採用「瑞蚨祥」的好面料,女士皮底鞋厚為3毫米,男士皮底鞋厚度為3.5—5.5毫米。反鞝鞋鞋槽要深淺均勻,線縫一寸三針半。除此之外老美華還有一套驗鞋標準,以反鞝鞋為例,成品檢驗標準概括起來分別是:一正、二要、三不准、四淨、五平、六一樣、七必須、八一定。
老美華的坤尖鞋、駱駝鞍鞋、繡花鞋、杭元鞋這四種鞋的共同特點是:都採用手工製作的「千層底」,手工搓麻、納底、纖邊。鞋底每平方寸要納九九八十一針。夏季用安徽苧麻,冬季用張家口油麻。操作時嚴格遵循「鞋底不差針,納線要挺實,鞋墊要縫勻,鞝鞋針腳齊」的操作要領,使 「老美華」鞋舒適、耐穿、美觀。
俗稱「三寸金蓮」的坤尖鞋,其底部有如弓狀,又被稱為「弓鞋」,是專為纏足婦女製作的,體現出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懷。製作坤尖鞋技術難度較大,需要50餘道工序,特別是縫製尖頭的前三針至關重要。而傳統繡花鞋是鞋文化與刺繡藝術的結合,是華夏民族的手工藝品。在鞋面上精心繡上吉祥如意的內容,如「喜鵲登梅」、「鯉魚躍龍門」、牡丹、菊花等圖案,鞋面配色明快、和諧,針碼均勻。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老美華在傳承百年工藝的基礎上,成功導入ISO9000認證管理體系並取得中國海關貨物進出口權。在鞋類花色品種不斷創新的同時,又增加了服裝、服飾商品的經營。
老美華在天津古文化街建立了華夏鞋文化博物館。2011年公司又斥資購入坐落在和平路金街的原天津工藝美術大廈。近幾年,為適應公司日益龐大的銷售規模,物流倉庫成功導入Wms系統,並順利實現「銷一補一」。 同時,為滿足消費者的日趨多樣的消費需求,公司還設立了專營新中式產品的「新美華」,微信支付等現代化支付方式也在門店得到大力推廣。為積極響應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同時有效保護和傳承傳統製鞋工藝,公司在河北省購置土地13000平米用於建立一處集吸納當地剩餘勞動力、結合本土特色工業旅遊景點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布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