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能源轉型加速背景下,以綠氫為核心的新能源裝備製造成為產業競爭新高地。據國際氫能協會預測,到2030年全球綠氫產能將突破5000萬噸/年,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在電解水制氫裝備領域正快速突破技術瓶頸。近日甘肅蘭石集團傳來重大進展,其自主研發的1000Nm³/h鹼性電解水制氫設備成功落地蘭州新區,為西北地區新能源裝備製造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新能源裝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該設備單槽產氫量達1000標準立方米/小時,純化後氫氣純度≥99.999%,滿足加氫站等高純氫場景需求。其核心技術指標表現亮眼:直流電耗≤4.3kWh/Nm³H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具備30%~110%寬域動態響應能力,可靈活適配風電、光伏等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納。設備集成變壓器、整流系統、電解槽等核心模塊,通過優化電解槽內部結構實現高電流密度運行,同時強化鹼液循環與溫控設計,確保系統穩定性和能效優勢。
研發團隊在電解工藝和控制策略上持續疊代,已完成設備從研發製造到工業性試驗的全流程驗證。目前企業已具備50~1500Nm³/h全系列鹼性電解槽生產能力,並形成年產500MW制氫裝備規模。未來規划進一步提升至每年100台套千標方級設備產能,覆蓋制氫、儲運、應用全產業鏈條。通過構建省級氫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20餘個創新平台,持續突破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國產化瓶頸。
該設備的落地為西北地區打造"風光綠電電解制氫氫能儲運終端應用"產業鏈提供重要支撐。其寬幅動態響應特性尤其契合甘肅豐富的風光資源特點,可有效解決棄風棄光難題。據測算,單台設備滿負荷運行年可減少碳排放超萬噸,若規模化推廣將顯著加速區域能源結構轉型。當前甘肅省正依託此類裝備優勢,積極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及裝備製造基地,力爭到2025年形成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
此次技術突破標誌著我國在大容量鹼性電解水制氫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為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綠氫產業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範式。隨著產能持續釋放和應用場景拓展,該裝備將成為推動能源革命與裝備製造升級的雙重引擎,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更多新能源裝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裝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