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黃鱔養殖行業正經歷著持續的發展與變革。餘干縣作為全國黃鱔養殖的重要區域,其養殖狀況對行業具有顯著的參考價值。通過對餘干縣黃鱔養殖的深入探究,能更好地洞察當前黃鱔養殖行業的趨勢、問題與機遇。
餘干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位於鄱陽湖南岸、信江下游,享有 「魚米之鄉」 的盛譽。這裡水域灘涂面積廣闊,達6.4 萬 hm²,池塘面積為5333.33hm²,湖泊水庫約2 萬 hm²,水產養殖總面積2.56 萬 hm² 。豐富的水資源和優良的水質,為黃鱔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餘干縣已成為全國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全國商品魚基地縣、江西省漁業十強縣、江西省稻漁綜合種養示範縣,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黃鱔養殖基地縣以及全國黃鱔主要集散地。
黃鱔養殖方式多樣,包括稻田養殖、水泥池養殖、土池養殖、網箱養殖、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等。稻田養殖投入和管理成本低,但捕撈困難且單位產量不高,適用於稻鱔共作;水泥池養殖池塘使用期長、換水清淤便捷、水溫易控,但養殖密度受限;土池養殖投資少、管理簡便,卻存在捕撈難題和跑魚風險;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可全年作業、水質穩定、效益較高,但設備和管理投入較大。而網箱養殖因具有設備投資適中、勞動強度小、易管理操作、起捕靈活、黃鱔生長快、成本低、產量高等優勢,在餘干縣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全縣 98% 的黃鱔養殖採用網箱養殖模式。
近年來,餘干縣黃鱔網箱養殖規模呈現穩定增長趨勢。《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黃鱔養殖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從2022年到2024年,養殖面積從1266.67hm² 發展至 2000hm² ,增長了57.9%;產量由 1.77 萬 t 增長到 3.15 萬 t,增幅達 77.9%;產值從 11.0 億元躍升至 18.9 億元,增長了 71.8% 。全縣現有黃鱔養殖戶 800 余戶,其中養殖池塘 3.33hm² 以上的大戶有 170 余戶。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瑞洪鎮西崗村、後山村、鎮郊村,三塘鄉騰溪村、神埠村,洪家嘴鄉黃岡村、塗家村,東塘鄉新村,信豐場湖家潭、白蓮湖等地。黃鱔養殖水面以池塘和小湖泊溝渠為主,網箱規格多為 4 - 6m²/ 箱,其中 4m²/ 箱的小網箱更為常見。2023 年,瑞洪鎮、三塘鄉、洪家嘴鄉 3 個鄉鎮的網箱養殖面積達 50hm² 以上(10 萬箱以上),總面積 300hm² ,產量 1.6 萬 t ;東塘鄉、信豐墾殖場、石口鎮的網箱養殖面積在 10hm² 以上(2 萬箱以上),總面積 60hm² ,產量 0.25t ;大塘鄉、康墾、玉亭鎮、鷺鷥港鄉、江埠鄉、楓港鄉、古埠鎮等鄉鎮的網箱養殖面積在 10hm² 以下(2 萬箱以下),總面積 30hm² ,產量 0.2t 。
經過不斷改進完善,餘干縣黃鱔網箱養殖技術已形成一系列要點:將大網箱改為 4 - 6m² 的小網箱;除 5g / 尾以下鱔苗外,將小網目改為 8 - 20 目的大網目;把深水掛網調整為入水 40 - 60cm 的淺水掛網;採用悶網除藻替代刷網除藻,即把網箱堆放,用網布覆蓋悶置發酵半個月後曬乾,再輕敲去除附著物;將箱內禾本科牧草更換為水花生和水葫蘆;把冰鮮魚飼料改為配合飼料;從亂用藥轉變為規範用藥,減少抗生素使用,提倡用中草藥、複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製劑提高魚病免疫防治能力。
餘干縣黃鱔網箱養殖經濟效益顯著。網箱單產為 5 - 6kg/m² ,一口網箱正常產量約 22 - 30kg,產值約 1700 元,成本在 1100 - 1400 元,純利潤 300 - 600 元,最高利潤可達 1000 元 / 箱。667m² 的魚塘可設置 25 - 40 口網箱,小規格網箱設置 40 口 / 667m² ,中規格網箱設置 25 口 / 667m² ,每 667m² 產值 5 萬餘元,利潤 7000 - 14000 元,經濟效益比常規水產品養殖高出 2 倍以上。
餘干縣黃鱔苗種大多從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購進,多為野外捕撈,質量難以保障,數量不穩定,導致價格波動劇烈。苗種單價從 20 多元 / 500g 漲至 40 多元 / 500g,甚至高達 50 元 / 500g,溫棚育苗煉苗的苗種最高達 65 元 / 500g,成本高且風險大。主要原因是周邊及省內缺少大型黃鱔良種場,隨著需求增加,只能高價從省外購買。
近年來,苗種、飼料、勞動力、塘租價格上漲迅速,增加了網箱養殖戶的養殖風險,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一旦市場價格波動,養殖戶將遭受較大衝擊,而整個產業缺乏相應的扶助政策和保險互助機制。
部分養殖池塘老化淤積,池埂坍塌,基地運輸通道未硬化的情況較為普遍。養殖基地抗旱抗高溫能力弱,部分養殖戶因高溫乾旱遭受重大損失。此外,部分鄱陽湖退捕漁民利用農田挖塘養黃鱔,若全部整改復耕,將對黃鱔產業產生較大影響。這主要是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大,養殖戶積極性不高,政府配套扶持資金緊張。
餘干縣黃鱔養殖缺少品牌和市場知名度,價格受市場左右,養殖戶缺乏定價話語權。少數養殖戶盲目、不規範用藥,對全縣黃鱔質量和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集中上市時銷售價格偏低,直接拉低全國價格行情。
餘干縣缺乏黃鱔專業交易市場,黃鱔深加工配套產業鏈和設施匱乏。深加工不足,缺少在國內市場有影響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亟待完善從育苗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培育相關龍頭企業。
開展黃鱔人工繁殖技術研究與推廣示範,突破仿生態人工繁殖技術。利用稻蝦生態綜合種養基地進行優質鱔苗自然繁育增殖試驗示範,扶持建設黃鱔規模化苗種繁育基地,解決產業發展的種苗 「瓶頸」 問題。在黃鱔養殖集中區域建設鱔苗培育溫棚,早進苗並強化培育,提高外省市進苗後的放苗成活率。
改造養殖池塘及運輸通道,加強打井補水措施,提升抗旱防高溫能力。完善配套飼料餌料魚冷藏庫建設,清潔美化養殖基地環境。在集中養殖區域建設黃鱔交易市場,完善交易市場體系,保障養殖戶利益。
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邀請黃鱔養殖專家或技術能手進行養殖理論及實地培訓。加強病害檢疫防治,增強網箱抗暴風、抗洪澇能力,做好災情預測預報和防範工作。
將購置養魚網箱納入農機具補助範圍,對不同規格、面積的網箱給予適當補助,鼓勵漁農發展節地節水節能的網箱高效漁業。引進黃鱔養殖專業人才,建立專家工作站,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探索黃鱔網箱養殖金融保險互助,降低養殖戶風險。
鼓勵和支持水產品加工企業開展黃鱔加工技術創新,開發鱔魚絲、鱔魚片調味即食等加工新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對黃鱔優質化、多樣化、方便化的需求,提高黃鱔附加值,拓展市場空間。引進建設黃鱔飼料加工廠,延伸產業鏈。
明確縣鄉村農產品監管力量的職責,強化監管力度,規範漁藥使用,杜絕使用國家禁用獸藥漁藥,確保黃鱔質量安全。加強網箱養殖基地智能監控,嚴厲打擊盜魚、搶魚、毒魚、炸魚等違法行為,維護漁業生產秩序。逐步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管理。
重點培育打造餘干黃鱔品牌,舉辦地方特色黃鱔展銷會、美食活動,提升產品知名度。引導集中連片黃鱔養殖戶加強協作,組建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抱團發展,積極培育黃鱔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產業組織化水平。
近幾年,餘干縣黃鱔網箱養殖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小體積網箱養鱔成效顯著,不僅增產還帶動了農民增收。2000hm² 的黃鱔養殖助力全縣 1000 余戶農民致富,湧現出眾多養殖大戶,成為高產高效特色水產養殖的典範。黃鱔網箱養殖具有養殖密度高、產量高、占地面積小、換水量少、養殖周期短、營養價值高、捕撈方便等突出優點,畝產量效益是普通池塘養殖的2 - 5 倍,4 個月即可上市銷售,市場需求大且價格穩定。黃鱔深加工也已起步,餘干縣引進建設黃鱔烤片加工線,如江西湖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餘干縣生態食品產業園)已開展黃鱔深加工,預計年加工黃鱔 300t,產值超 2600 萬元。黃鱔銷售以線下經營為主,目前有24家銷售經營戶,年銷售黃鱔3t,交易額近19億元,冷鏈物流逐步健全,形成了涵蓋網箱加工安裝、苗種培育養殖、冷鏈物流貿易、飼料魚藥供銷、魚病防治、養殖技術服務等的全套生產服務體系,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總結而言,餘干縣黃鱔養殖在當前黃鱔養殖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雖已取得顯著成績,但也面臨諸多挑戰。通過優化養殖技術、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品牌建設、健全產業鏈等一系列措施,餘干縣黃鱔養殖有望在未來實現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為黃鱔養殖行業提供寶貴經驗,推動整個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更多黃鱔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黃鱔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