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政策推動與市場活力雙輪驅動下,我國供銷社體系正加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有數十家重點企業通過供銷社渠道拓展內銷市場,相關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總額突破3.88億元,展現出供銷系統在現代流通網絡中的關鍵作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供銷社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數據顯示,供銷社體系內的企業正在深化業務協同。以天禾股份為例,其2025年計劃中與關聯企業的日常交易規模達3.88億元,涵蓋農資產品供應、倉儲物流服務等領域。在區域布局上,輝隆股份聚焦安徽省內農服網絡建設,通過鞏固供銷社傳統優勢領域持續提升流通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部分企業如敦煌種業表示業務獨立性較強,但整體行業正依託供銷社遍布城鄉的3.2萬個基層網點加速資源聚合。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供銷系統積極構建"雙循環"通道。供銷大集通過旗下順客隆超市、超集好電商平台等載體,為外貿企業提供7天極速入駐服務,在華南地區已設立多個線下體驗館。永輝超市數據顯示,其開通綠色通道後兩周內即對接超過70家供應鏈企業,其中不乏向歐美市場供貨的頭部供應商。據統計,目前包括京東、盒馬等在內的30餘家商貿領軍企業均與供銷社體系形成協同,共同搭建覆蓋全國的"出口轉內銷"網絡。
面對國際貿易壁壘,供銷社相關企業展現靈活應變能力。中農立華通過優化供應鏈,在保持現有中美洲業務的同時,將新興市場開拓重點轉向南美及東南亞,2024年已實現多國本地化銷售突破。輝隆股份的海外布局數據顯示,其東南亞業務占比提升至15%,有效對沖了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行業分析表明,依託供銷社完善的國內流通體系,相關企業正在形成"內循環托底、外循環升級"的發展新態勢。
總結:隨著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入推進,供銷社體系正通過強化內部協同、拓展外貿通道、優化全球布局等方式釋放系統效能。從關聯交易數據到渠道創新實踐,再到國際市場動態調整,供銷社不僅是傳統流通網絡的維護者,更成為激發消費活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力量。未來在政策持續賦能下,其在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中的戰略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更多供銷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供銷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