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環保通用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數據揭示未來路徑

2025年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數據揭示未來路徑

2025-04-27 09:05:0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焦點。2025年,綠色低碳趨勢將進一步深化,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數據顯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預計將達到1.7萬億美元,綠色低碳技術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作為全球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將繼續在綠色低碳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一、綠色低碳轉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綠色低碳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綠色低碳轉型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雙碳」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國碳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運用市場化機制推動減污降碳。今年3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比將達到60%以上。同時,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平穩運行,各類經營主體踴躍參與。兩個市場通過碳抵消機制互補銜接,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市場體系,實現對減排主體的全覆蓋。

  二、綠色低碳技術:推動能源結構優化

  加快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調整優化,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中國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中國還是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貢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綠色面積。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深入探索構建安全、系統、高效、智能新型能源體系,投資建設世界首個300兆瓦壓氣儲能項目「能儲一號」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中核集團立足自主技術優勢,面向全球核電客戶,推出中國核電技術服務品牌「八方核護」,涵蓋從核電項目初期的生產準備到長期運行中的技術支持、專項維修、專業培訓,再到核電調試、運行支持、核電大修、核電信息化解決方案等8個環節,為核電站安全高效經濟運行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保障和增值服務。

  三、綠色低碳生產:構建循環經濟體系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生產體系,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2024年,貴州磷化煤炭消費占比同比下降5.40%,生物質燃料消費量增長83.49%。為進一步挖掘碳減排潛力,貴州磷化集團深入開展碳診斷工作,制定針對性減排措施,有序開發各類磷石膏高值化利用的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項目,探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路徑。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構建起「風險地質勘探—礦山無廢開採—冶煉清潔生產—『三廢』循環利用—稀貴金屬綜合回收—產品精深加工」全產業鏈模式,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綠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四、綠色低碳生活:推動社會全面轉型

  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最終目標。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環保理念融入產品設計、開發、建設及運營全過程,構建綠色建築設計體系和健康建築體系,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系統性打造綠色健康的生態空間。2024年,累計落地超低能耗項目111萬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築項目41萬平方米。海爾卡奧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依託「線上平台+線下場景」,構建起覆蓋全鏈條能源管理體系。以海爾中德園區為例,通過餘熱回收、分布式光伏等20餘項技術改造,能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其智慧能源平台將碳足跡追蹤、碳交易匹配等功能集成於數位化系統,推動園區綠電100%本地消納。

  總結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2025年,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深化,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更多綠色低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綠色低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綠色低碳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