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國際貿易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我國製造業企業正積極應對出口「變局」,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創新力。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8萬億元,同比增長3.5%;2025年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這些數據表明,國內市場為製造業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2024年汽車出口量實現了23%的同比增長。面對出口市場的挑戰,製造業企業不僅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還加速調整供應鏈與生產模式,推動出口業務轉內銷,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造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我國製造業企業正將目光投向「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用創新產品闖出「新天地」。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東南亞地區構建起更完善的出海生態,實現產品本地化製造和生態改造,其核心供應鏈也實現了本地化。這種本地化戰略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市場適應性,還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一些車企憑藉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成為技術輸出方,與國外車企合作,實現「反向合資」,為中國車企「出海」開闢了新路徑。
面對出口轉內銷的挑戰,製造業企業積極調整供應鏈與生產模式。江蘇華騰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通過柔性化調整生產線,應對國內訂單「短、平、快」的特徵,雖然增加了管理難度,但也提高了企業的市場響應速度。同時,企業需要轉變意識,精準品牌定位,持續發揮質量、研發等優勢,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產品,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此外,企業還需關注關稅政策進展,做好長期準備,堅持長期主義,將整套體系紮根當地市場。
電商平台在製造業企業出口轉內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京東、阿里巴巴、抖音電商等十餘家電商平台,以及盒馬、永輝等零售企業,紛紛發揮各自優勢,幫助製造業企業快速開拓國內市場。例如,京東美容電器業務負責人帶隊緊急趕赴珠海金稻電器有限公司,提供包銷支持政策,整合站內流量、營銷資源及渠道優勢,助力金稻快速打通內銷通路,實現品牌煥新。行業協會也積極搭建對接橋樑,組織產銷對接會、培訓會等活動,幫助企業了解國內市場需求和標準,推動產品適銷對路。
多地政府積極支持製造業企業應對出口「變局」,通過政策信息服務供給、開展新興市場分析研判等方式,幫助企業搭建「雙循環」橋樑。例如,江蘇加強政策信息服務供給,開展東協、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分析研判,組織「貿促服務助企行」品牌宣講活動,將最新的市場動態和政策解讀送到企業家手中。深圳推出2025年服務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支持企業參加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活動,支持網絡零售擴容等10條具體措施,單項最高獎勵達2500萬元。上海推動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為企業提供政策諮詢、產品檢驗檢測、認證綜合服務,同時加強金融對外貿企業拓內銷的支持力度。
製造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儘管製造業企業在應對出口「變局」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部分企業擔心大量出口商品集中湧入國內市場,可能激化同質化競爭,尤其在一些趨近飽和的行業,會帶來產能踩踏和市場積壓。對此,行業主管部門需「疏引結合」,在幫助企業疏通國內渠道的同時,加強創新發展,引導企業在產品品質、商業模式等方面差異化發展;要規範市場秩序,引導企業有序良性競爭,堅決整治企業惡性競爭;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引導營造創新氛圍;要健全信用體系建設,引導企業誠信經營,讓出口企業成為國內企業的「互補」角色,而不是「競爭」角色。
2025年,我國製造業企業正積極應對出口「變局」,通過開拓新興市場、調整供應鏈與生產模式、藉助電商平台拓展內銷市場以及獲得政府支持與政策保障,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創新力。儘管面臨挑戰,但通過差異化發展、規範市場秩序、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措施,製造業企業有望在變局中謀新局,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更多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