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氣候變暖與生態保護意識的提升,我國治沙工作進入新階段。2023年春季,多個重點區域已啟動大規模防沙治沙行動,科技手段的應用顯著提升了生態修復效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治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網等平台顯示,蒙草生態接連中標多個治沙重點項目,合同總額達10.42億元。其中,通遼扎魯特旗「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金額為2.51億元;阿拉善左旗三北六期蒙甘邊境防沙治沙沙漠鎖邊項目中標金額2.04億元。隨著天氣轉暖進入治沙播種季,「三北」工程各戰區已全面啟動新一輪防沙治沙大會戰,加速推進生態屏障建設。
蒙草生態以科研為核心驅動力,構建了覆蓋種源保障、智能機械研發與生態技術集成的完整治沙體系。企業儲備各類鄉土種子4500噸,擁有105個自主智慧財產權及使用權品種,其中25個入選國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種推薦目錄,為科學治沙提供精準種質資源支持。自主研發的1270餘台專用機械設備,顯著提升了荒漠化治理效率。其集成應用的草原生態修復技術體系榮獲內蒙古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並已成功推廣至近千萬畝生態修復區域。
總結:
隨著國家對生態保護戰略的持續推進,科技賦能的治沙模式正成為行業主流。蒙草生態憑藉深厚的科研積累與創新實踐,在重大項目落地和關鍵技術突破方面樹立了標杆案例。未來三年,預計中國生態修復市場規模將加速擴大,以種源技術為核心、智能化為支撐的治沙體系將成為實現2025年防沙治沙目標的關鍵力量。
更多治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治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