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基於截至2024年末的35家保險資管公司運營數據及最新監管動態)
當前,中國保險業正經歷新一輪結構性變革。外資機構加速進入資產管理領域,疊加政策端持續釋放開放信號,推動保險市場生態進一步多元化。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共有35家保險資管公司,管理總資產規模突破30萬億元。隨著國家金融監管總局6月18日批准兩家外資險企在滬籌建保險資管公司,行業擴容進程顯著提速,折射出中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化。
2025年陸家嘴論壇期間,監管部門宣布批准友邦人壽和荷蘭全球人壽在滬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這是今年首批獲批籌建的保險資管機構,標誌著外資對中國保險市場的長期信心進一步增強。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34家披露年報的保險資管機構實現營收416億元、淨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14.4%和18.1%,顯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兩家獲批外資機構的戰略意圖清晰:友邦人壽通過設立保險資管平台強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能力;荷蘭全球人壽則依託現有合資企業布局,拓展更廣泛的資產類別服務。這種「本土化深耕+全球化資源聯動」的模式,正成為外資參與中國保險市場的重要路徑。
近年來,外資在中國保險市場的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從2023年首家外資獨資養老保險公司落地,到2024年國民養老引入安聯投資作為外資股東,再到2025年兩家資管公司獲批籌建,外資機構已形成涵蓋壽險、資產管理、基金等多業態的立體布局。截至2024年末,全球前50大銀行中42家在華設有分支機構,超半數頂級保險集團通過獨資或合資形式參與中國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外資進入不僅帶來資本增量,更推動行業管理理念與技術升級。例如,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自2021年開業後,依託其全球投資網絡優化了境內資產配置效率;保德信保險資管則通過本土化產品設計滿足多元化保險資金需求。這些實踐為市場分析及保險發展現狀提供了重要參考。
當前中國保險業正經歷「雙輪驅動」變革:一方面,政策紅利持續釋放,2024年外資機構在華設立資管公司、增持險企股權等案例顯著增加;另一方面,中資機構加速建立專業化管理平台,截至2024年末已有8家保險資管公司管理規模突破萬億元。這種雙向互動正在重塑行業格局。
市場分析及保險發展現狀表明,外資進入帶來的不僅是資本競爭,更包括風險管理經驗、創新產品設計能力等「軟實力」要素的注入。例如,荷蘭全球人壽通過私募基金與合資企業的協同,已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資產配置體系;友邦保險則計劃藉助新設資管公司強化長期資金收益穩定性。
總結:開放紅利釋放下的行業未來圖景
2025年保險市場的動態表明,中國正以更主動的姿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隨著外資機構加速布局資產管理領域,行業將呈現三方面趨勢:一是保險資管公司的專業化分工更加清晰;二是保險資金運用效率與風險抵禦能力持續提升;三是市場生態向「多元化主體+差異化服務」方向演進。截至2024年末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進程的穩健性——35家機構管理超30萬億元資產,且盈利水平保持兩位數增長。
展望未來,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保險資管行業有望成為連接金融開放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樞紐。外資機構的深度參與將推動行業標準國際化、產品創新多元化,而中資企業的本土優勢亦將持續強化,共同構建更具韌性的中國保險市場生態體系。
更多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