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在覆蓋規模、基金運營及政策改革方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突破10.7億人,基金累計結餘超9.8萬億元。伴隨投資規模的穩步擴大和技術手段的深化應用,養老保險市場正通過多維度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結合最新數據與政策導向,系統梳理當前市場運行特徵及技術驅動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基金總收入達4.53萬億元,總支出為3.89萬億元,累計結餘保持在9.83萬億元的高位。其中,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突破2.55萬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0.15萬億元,顯示出市場對長期資金配置效率的技術優化能力。通過委託投資擴大、監管系統智能化升級等技術手段,基金實現了風險可控下的穩健增值。
截至二季度末,個人養老金基金總規模達124.72億元,較一季度增長超8%。從年內表現看,所有產品均實現正收益,平均淨值漲幅5.5%,其中逾10%的產品收益率超過10%。這一成績得益於稅收優惠、數位化服務推廣及智能投顧技術的應用,使得個人養老金市場成為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補充力量。
2025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明確將穩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和延遲退休年齡改革,並協同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在技術層面,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系統通過數據篩查優化風險防控,同時探索建立製造業人力資源服務標準體系,推動社保管理的數位化轉型。數據顯示,8個省份已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數字職業工資價位信息的發布進一步強化了政策與技術的銜接。
截至2025年7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在A股市場動作頻繁,二季度新進健友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並增持銀輪股份、九豐能源等標的。其持倉策略體現出對製造業及高成長行業的偏好,同時通過動態調整優化資產配置結構。這一實踐印證了養老金投資技術從單一委託模式向多元化主動管理的升級趨勢。
2025年養老保險市場呈現基金規模持續擴大、個人養老金加速發展、政策改革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三大特徵。在累計結餘超9.8萬億元的基數下,通過智能監管系統、數位化服務及資本市場聯動等技術手段,我國正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技術支撐框架。未來需進一步強化數據驅動型決策能力,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投資效能,持續釋放養老保險制度的社會價值與經濟活力。
更多養老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