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國家生育支持政策的持續推進,中國母嬰行業迎來結構性變革期。截至2025年8月4日,母嬰相關企業總量突破1362.7萬家,其中本年度新增註冊量達208.2萬餘家。在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母嬰產業正加速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母嬰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自2024年10月生育支持措施全面落地以來,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協同推進系列配套舉措。在經濟支持領域,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稅扣除範圍,生育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生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時間支持方面,多數省份將產假延長至158天及以上,並增設陪產假和育兒假。這些政策組合拳有效緩解了家庭養育壓力,直接推動母嬰服務需求增長。
據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新增註冊的母嬰相關企業數量較上年度同比增長約14.7%,市場活躍度持續走高。從區域分布看,海南、廣東、湖北三省以超過412.6萬家企業總量領跑全國,占全行業比重30.28%。其中海南省憑藉自貿港政策優勢,在母嬰跨境電商和特色服務領域形成集聚效應。
在托育與婦幼健康服務方面,普惠托育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托位數較2024年提升35%,生育全程醫療保健覆蓋率達98%以上。教育配套資源同步優化,多地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政策,推動"教護一體"模式創新。住房保障體系中,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速落地,有效降低育兒家庭居住成本。
行業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母嬰相關企業占比僅為0.69%,反映出市場主體整體合規經營意識增強。在重點企業培育上,具備全鏈條服務能力的企業競爭優勢凸顯,頭部企業通過整合醫療、教育、托育資源構建生態閉環,在區域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
當前母嬰行業正經歷從傳統商品銷售向綜合服務運營的轉型升級。國家衛健委明確表示將持續完善生育支持"工具箱",預計未來在稅收優惠、普惠托育補貼等領域將有更多細化措施出台。天眼查數據揭示,2025年企業註冊增速雖較峰值有所放緩,但數位化轉型成為新競爭焦點。
重點企業發展呈現兩大特徵:一是技術賦能加速,AI育兒助手、智能監護設備等創新產品快速滲透;二是區域深耕策略強化,龍頭企業通過建立地方服務網絡提升下沉市場覆蓋能力。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2025年母嬰行業預計實現超1.8萬億元市場規模。
來看,在生育支持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中國母嬰產業正經歷結構性優化升級。企業數量與規模同步擴張的背後,是市場需求與公共服務供給的精準對接。隨著政策工具箱的不斷完善和數位化轉型深化,母嬰行業將加速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服務體系,為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未來五年間,具備綜合服務能力的重點企業將在市場整合中占據戰略高地,持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進程。
更多母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母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