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產業持續高速增長態勢,其中電氣風電憑藉19年的行業深耕,在海上風電領域新增裝機量連續三年穩居全國前三。在"雙碳"戰略引領下,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年均降低項目單位千瓦碳排放強度超18%,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低碳轉型範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氣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作為新能源領域的先行者,電氣風電累計交付風機容量突破30GW,其中2025年上半年海上風電項目併網容量同比增長47%。通過優化葉片氣動設計與智能控制系統升級,其最新機型單台年發電量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12%,顯著降低度電成本的同時減少碳足跡。
在原材料採購環節,公司建立綠色供應商評價體系,要求核心部件供應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報告。數據顯示,通過推廣使用再生鋼材和可降解包裝材料,2025年供應鏈碳排放強度較2021年降低23%。運輸環節採用新能源物流車輛的比例提升至68%,有效減少項目交付階段的能源消耗。
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連續五年保持在7%以上,重點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和氫儲能耦合技術。截至2025年6月,在研項目中38%直接服務於極端天氣適應性提升,包括抗颱風機組設計與智能化運維系統升級。市場數據顯示,其定製化解決方案已覆蓋國內沿海80%的深海風場開發需求。
通過建立風機退役葉片回收處理體系,2025年實現96%的廢棄材料資源化利用。在生產環節推進"零碳工廠"建設,金塘基地光伏自發用電比例突破40%,年度減少標煤消耗超1.2萬噸。這些實踐使公司提前3年完成工信部設定的行業能效標杆要求。
面向2030年發展目標,電氣風電計劃將海上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碳強度再降35%,並拓展海外市場至東南亞和歐洲主要市場。依託智能運維平台積累的1.8億組設備運行數據,公司正構建行業首個氣候風險動態評估模型,為應對極端天氣對風電場運營的影響提供技術支撐。
在2025年全球能源轉型關鍵節點,電氣風電通過技術創新與全產業鏈協同,在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持續輸出可量化的降碳成果。其實踐表明,新能源企業完全可以在實現商業價值增長的同時,有效履行氣候治理責任,為行業低碳化發展提供了兼具技術先進性和經濟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標杆。隨著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突破400GW的臨界點,電氣風電正以數據驅動的戰略布局,引領中國風電產業向更高水平的氣候韌性目標邁進。
更多電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