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休閒食品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冰片行業政策分析:冰片膠囊劑製備工藝優化及質量標準建立

2025年冰片行業政策分析:冰片膠囊劑製備工藝優化及質量標準建立

2025-08-12 11:07:1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醫藥領域,中藥製劑的研發與創新始終是提升醫療效果、滿足臨床需求的關鍵。2025年,隨著冰片行業政策的持續推進與完善,對於冰片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性以及製備工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熊膽冰片膠囊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熊膽粉作為傳統名貴中藥材,其性寒、質脆,有玻璃樣光澤,入藥歷史超 1700 年,對人體各大系統藥效顯著,如抗炎、抗缺血抗血栓等。而冰片作為樟科植物樟新鮮枝、葉提取物,不僅具有抗炎、止痛等作用,還能透過血腦屏障,提高其他藥物在腦內濃度。將二者配伍,能提升熊膽粉生物利用度及腦部藥物濃度,發揮協同療效。但冰片易揮發、熊膽粉質脆易吸潮,導致成藥穩定性差,影響藥效。本研究聚焦於熊膽冰片膠囊劑的製備工藝優化及質量標準建立,旨在為其工業化生產提供堅實依據。

2025年冰片行業政策分析:冰片膠囊劑製備工藝優化及質量標準建立

  一、冰片 -β- 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探索

  1.1 製備流程與方法

  《2025-2030年中國冰片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冰片在製劑過程中易揮發的特性影響了其穩定性與藥效發揮,因此採用環糊精包合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具體製備流程為:先稱取 1.0g 冰片並將其溶於 10mL 無水乙醇,製成冰片醇溶液;再將 1.85g 的 β- 環糊精(β-CD)溶於 100mL 蒸餾水中,得到 β-CD 飽和水溶液。在超聲條件下,將冰片醇溶液緩慢滴入 β-CD 飽和水溶液,隨後進行抽濾,並在 40℃下真空乾燥 3 小時,最後粉碎得到白色粉末狀的冰片 -β-CD 包合物。

  1.2 包合物製備工藝的優化

  為篩選出最佳製備工藝,以冰片與 β-CD 的比例、包合時間和包合溫度為因素,進行正交設計試驗。因素水平設置如下:冰片與 β-CD 比例分別為 1∶4、1∶6、1∶8;包合時間分別為 30 分鐘、60 分鐘、90 分鐘;包合溫度分別為 30℃、40℃、50℃。以冰片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為指標,採用綜合評分法進行評估。計算公式為:冰片包合率 =(包合物中冰片質量 / 冰片投料量)× 100%;包合物收率 =(包合物質量 /(β-CD 投料量 + 冰片投料量))× 100%;綜合評分 = 冰片包合率 ×50% + 包合物收率 ×50%。

  通過正交試驗結果分析,A 因素(冰片與 β-CD 比例)對冰片包合有顯著影響,各因素對冰片包合影響次序為 A > B > C。最佳製備工藝為冰片∶β-CD = 1∶6,包合時間為 90 分鐘,包合溫度為 30℃。驗證實驗結果顯示,採用該優化工藝製備的冰片 -β-CD 包合物收率約為 92.94%,冰片包合率約為 91.43%,且重現性良好。

  二、熊膽冰片微丸製備的關鍵因素研究

  2.1 微丸製備的基本流程

  熊膽冰片微丸的製備以熊膽粉(BBP)和冰片 -β-CD 包合物為原料,與輔料研磨混勻後,加入適量潤濕劑製成軟材,再將軟材置入擠出 - 滾圓機得到丸粒,最後在 40℃下真空乾燥 6 小時,過篩整粒即得熊膽冰片微丸。考慮到 BBP 臨床成人服用日劑量為 0.3g,為便於日常服藥,確定每粒膠囊中 BBP 含量為 0.1g,每粒微丸載藥量為 250mg/g。根據前期研究,熊膽粉和冰片投藥量比為 4∶1 時,熊膽粉中主要有效成分牛磺熊去氧膽酸(TUDCA)透過率最高,因此微丸中冰片載藥量應為 62.5mg/g,冰片 -β-CD 包合物投藥量應為 445mg/g。

  2.2 微丸製劑處方的單因素考察

  2.2.1 稀釋劑比例的篩選

  在微丸製備中,稀釋劑的比例對微丸質量有重要影響。分別稱取澱粉與微晶纖維素(MCC)不同比例(1∶1、2∶1、3∶1、4∶1)進行混勻,以水為潤濕劑制軟材,按既定工藝流程製備微丸。通過對微丸分布跨度和收率的考察,結果顯示當澱粉∶MCC = 2∶1 時,微丸收率較高,達到 93.54%,分布跨度較小,span 值為 0.145,微丸分布集中,重複性好,且微丸較圓整、大小均勻,故選擇該比例的稀釋劑製備微丸。

  2.2.2 潤濕劑比例的優化

  在確定稀釋劑比例後,進一步考察潤濕劑比例對微丸的影響。稱取相應比例(澱粉∶MCC = 2∶1)的混合輔料 4 份,分別加入 30%、40%、50%、60% 的蒸餾水製成軟材並製備微丸。研究發現,當潤濕劑比例為 50% 時,微丸收率較高,為 91.03%,分布跨度較小,span 值為 0.177,微丸分布集中,重現性好,微丸圓整且大小均勻,因此選擇 50% 的潤濕劑用於微丸製備。

  2.3 微丸工藝參數的正交試驗優化

  採用 L9(34)正交設計試驗,以擠出頻率、滾圓頻率和滾圓時間為因素,對微丸工藝參數進行優化。因素水平設置為:擠出頻率分別為 20Hz、30Hz、40Hz;滾圓頻率分別為 30Hz、40Hz、50Hz;滾圓時間分別為 2 分鐘、4 分鐘、6 分鐘。以 span 和收率的綜合評分作為評價指標,計算公式為:綜合評分 =(0.104 /span)×50% + 包合物收率 ×50%。

  試驗結果表明,最佳製備工藝為擠出頻率 30Hz,滾圓頻率 40Hz,滾圓時間 6 分鐘。採用該優化工藝製備的微丸收率高,粒度較小且均勻,重現性較好。

  三、熊膽冰片膠囊劑的製備及質量標準建立

  3.1 熊膽冰片膠囊劑的製備

  以篩選出的最優處方和最佳製備工藝製備熊膽冰片微丸,將其灌裝入 0 號空膠囊中,即製得熊膽冰片膠囊劑。

  3.2 質量標準的多維度考量

  3.2.1 外觀性狀

  隨機選取 20 粒熊膽冰片膠囊劑的內容物(微丸樣品)平鋪於 A4 紙上觀察,可見微丸外觀圓整,大小均勻,顏色呈金黃色,無粘連、結塊等現象。

  3.2.2 堆密度

  取 3 批熊膽冰片膠囊劑,取出內容物倒入 5mL 量筒中測定微丸質量,計算堆密度。結果顯示,3 批樣品的平均堆密度為 0.76g/mL。

  3.2.3 休止角

  稱取 10.0g 熊膽冰片膠囊劑內容物,通過特定裝置測量堆積體高度和半徑,計算休止角。結果表明,樣品休止角均小於 30°,說明微丸流動性良好。

  3.2.4 裝量差異

  隨機取同一批 10 粒熊膽冰片膠囊劑,取出內容物稱量,計算每粒內容物微丸裝量與平均裝量。結果顯示,該膠囊劑平均裝量為 0.4012g,裝量差異為 ±0.13%,符合藥典規定範圍(±7.5%)。

  3.2.5 含量測定

  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熊膽冰片膠囊劑中 TUDCA 含量。色譜條件為:選用 Thermo HypersiL - 2ODS 色譜柱(4.6mm×250mm,5μm),流動相為 0.03mol/L Na2HPO4 - MeOH(38∶62),用 10% 磷酸調 pH 值至 4.4,檢測波長 205nm,柱溫 30℃,流速 0.8mL/min,進樣量 10μL。方法學考察結果顯示,該方法專屬性強、穩定性好,線性範圍在 0.05 - 1.0mg/mL,平均回收率為 99.43%,RSD 為 0.62%。測定結果表明,該膠囊劑應含 TUDCA 不低於 0.0956g/g。

  3.2.6 溶出度測定

  按照藥典溶出度與釋放度測定法第一法(籃法)進行溶出度試驗。溶出介質為脫氣 H2O(pH = 6.8±0.4,250mL),溫度(37±0.5)℃,轉速 100r/min,在 0、5、10、15、20、30、45、60 分鐘定時取樣 1mL 注入 HPLC 測定 TUDCA 峰面積,計算溶出度並繪製時間 - 累積溶出度曲線。結果顯示,該膠囊劑在 15 分鐘時累積溶出度達到 80%,30 分鐘後累積溶出度超過 90%。

  四、研究總結

  本研究在2025年冰片行業政策背景下,圍繞熊膽冰片膠囊劑展開深入研究。通過一系列試驗,成功製備出以微丸為內容物的熊膽冰片膠囊劑。在製備過程中,明確了冰片 -β-CD 包合物的最佳製備工藝,即冰片∶β-CD = 1∶6,包合時間 90 分鐘,包合溫度 30℃;確定了熊膽冰片微丸的最優處方和製備工藝,稀釋劑比例澱粉∶MCC = 2∶1,潤濕劑比例 50%,擠出頻率 30Hz,滾圓頻率 40Hz,滾圓時間 6 分鐘。所建立的熊膽冰片膠囊劑質量標準涵蓋外觀性狀、堆密度、休止角、裝量差異、含量測定及溶出度等多個方面,且各項指標均符合相關要求。該膠囊劑不僅能減少冰片和熊膽粉的刺激性,增強藥物穩定性,還能改善服用者順應性。同時,製備工藝穩定可行,含量測定方法專屬性強、穩定性好,為熊膽冰片膠囊劑的工業化生產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有望在未來醫藥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滿足臨床對高效、穩定中藥製劑的需求。

更多冰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冰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