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能源需求持續攀升,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原煤生產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達24.0億噸,同比增長5.4%,進口量同比下降11.1%至2.22億噸。與此同時,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入開採與運輸環節,重點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產能優化,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以下從生產供應、智能升級及物流體系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原煤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在上半年實現24.0億噸,同比增幅達5.4%,其中6月單月產量為4.2億噸,日均產量1404萬噸。儘管進口量同比下降11.1%至2.22億噸,但國內生產端的持續發力確保了電煤供應穩定有序。重點企業通過優化產能布局和強化庫存管理,使電廠存煤水平保持高位,有效應對迎峰度夏期間的能源需求高峰。
2025年,全國智能開採產能占比首次超過50%,建成907處智能煤礦和1806個智能工作面,累計替代高危崗位1.6萬餘個。以內蒙古黑岱溝露天礦為例,通過5G網絡實現300噸級無人駕駛礦卡的協同作業,4D光場與激光雷達系統可精準識別250米內微物,並監測毫米級山體位移。黑龍江龍煤集團則將採煤機械化率提升至99.5%,高危崗位人員減少90%。重點企業在智能裝備研發、無人化改造及綠色技術應用中發揮核心作用,如採用廢棄機油再生技術年轉化8000噸危險廢物為高性能炸藥,同時降低爆破頻次40%。
為應對產能釋放需求,全國煤炭運輸體系加速完善。新疆至江蘇的煤炭專列開通後,單趟運輸3500噸優質煤炭,助力華東地區能源安全。鐵路系統方面,大秦鐵路7月日均運煤105萬噸,新疆鐵路日均發運量達41萬噸;同時,「七縱五橫」鐵路幹線與北方七大港口的協同,輔以33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形成覆蓋全國的立體輸送網絡。重點企業通過參與基建投資和物流優化,進一步鞏固了供應鏈韌性。
2025年上半年中國原煤市場呈現「穩產增效、智能驅動」的雙重特徵:產量增長確保能源安全,智能化技術重塑開採與運輸效率,立體化物流體系強化區域協同。重點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能升級和綠色轉型,在保障國內能源需求的同時,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未來,隨著智能化改造的深化及低碳技術研發加速,原煤市場將在可持續路徑中持續發揮基礎性作用。
更多原煤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原煤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