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6G網絡部署進入關鍵階段,據權威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6G市場規模將突破148億美元,其中衛星網際網路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將以37%的複合增長率推動市場擴張。隨著低軌衛星星座加速建設,高動態場景下的星地通信技術成為實現天地一體化網絡的核心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6G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當前全球6G研發聚焦於構建空天地海泛在連接能力,其中低軌衛星憑藉其覆蓋廣、時延低的優勢,成為突破地面基站局限的重要方向。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的6G性能指標,需實現1000倍於5G的網絡容量及亞秒級端到端延遲。我國算力網向天基延伸的戰略布局中,衛星通信系統需要解決高速移動中的信號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問題,這正是此次技術突破的核心價值所在。
國內科研團隊在近期完成的外場實驗中,成功驗證了多天線數字波束收發合成技術的關鍵指標。通過數十軌次的實測數據表明,在低軌衛星高速移動場景下:
該技術通過基帶系統實現動態波束指向控制,解決了衛星與地面終端相對運動帶來的相位失准問題,為6G時代萬兆級星地通信提供了可落地的解決方案。
實驗成果在《中國科學:信息科學》的發表標誌著我國在6G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要進展。技術指標顯示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尤其在動態場景下的穩定性表現優於現有商用系統20%以上。預計該技術將優先應用於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組網,為以下場景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1. 全球航空航海的寬帶接入服務;
2. 極地科考等極端環境下的應急通信保障;
3. 空天地一體化算力網絡的數據中繼節點。
此次突破不僅驗證了多天線波束合成在星載設備中的工程可行性,更揭示出6G系統架構的三大發展趨勢:高頻段資源利用效率提升30%以上;智能算法驅動動態網絡拓撲重構;硬體級抗干擾設計成為必備要素。隨著2025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啟動全球統一標準制定程序,我國在衛星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將加速融入6G全球產業生態。
此次低軌衛星多天線波束合成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標誌著中國在6G關鍵賽道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邁出重要一步。通過實測驗證的性能指標與應用場景適配性證明,該技術完全符合6G系統對星地高速連接的要求。隨著2025年全球低軌衛星建設進入加速期,這一成果將推動我國算力網天基架構建設進程,為後續6G標準制定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並在商業航天、應急通信等領域催生新的產業增長點。
更多6G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6G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