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工業自動化進程加速,核輻射儀表憑藉其在極端環境下的精準測量能力,成為化工、能源等高危領域的重要技術支撐。據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核輻射儀表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8%,其中高溫高壓、腐蝕性物料監測需求占比超60%。在此背景下,我國企業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儀表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中化裝備(600579.SH)作為國內核輻射儀表領域的代表企業,在最新互動平台公告中披露了其四大核心產品線的技術參數與應用場景:
1. 放射性料位計、料位開關,專為密閉容器中的高溫、高壓、高粘度及腐蝕性物料設計,可實時監測固態或液態物質的料位變化。2025年數據顯示,此類儀表在化工和石化行業的滲透率提升至45%,成為複雜工藝流程的安全保障。
2. 放射性密度計,通過非接觸式測量技術,在高粉塵、毒性物料環境中實現密度精準分析,覆蓋液態與固態監測場景,市場應用占比達30%。
企業進一步強調其技術優勢:
3. 放射源遠程監控系統,集成定位、劑量實時測量(表面劑量當量)、溫濕度環境監測功能,有效降低操作風險。該系統在2025年新增訂單中占比28%,反映市場對智能化儀表的需求激增。
4. 輻射環境監測儀表,通過多參數聯動分析,為工業安全提供全周期解決方案,其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明確指出,上述產品主要服務於常規工業領域,未涉及核電站應用場景。這一策略既規避了高風險領域的監管壁壘,又聚焦核心市場,符合當前儀表行業「專精特新」發展趨勢。
從統計數據看,核輻射儀表正朝著智能化、小型化方向發展。例如,中化裝備的遠程監控系統通過物聯網集成,使設備維護成本降低15%,故障響應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此外,環保政策趨嚴推動了高危物料監測需求增長,預計2026年相關產品市場規模將突破80億元。
2025年的儀表行業數據顯示,核輻射儀表憑藉其獨特性能,在化工、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持續深化。中化裝備通過技術疊代與市場定位優化,鞏固了在細分賽道的競爭優勢。未來,隨著工業場景對安全性和精度要求的提升,核輻射儀表有望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更多儀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儀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