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機械行業在多重挑戰下開啟新一輪發展周期。 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疊加國內市場需求波動,行業正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多維度發力,力爭實現未來兩年營業收入年均增長3.5%的目標,並於2026年突破10萬億元規模。這一戰略部署不僅聚焦短期穩增長,更瞄準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械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最新規劃文件披露的數據,中國機械行業當前面臨三大核心問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市場競爭秩序待優化。統計顯示,機械行業70%的需求依賴於基礎設施投資和工業設備更新改造,同時出口作為重要增長極需進一步挖掘潛力。例如,2024年機械產品出口額占行業營收比重已超過18%,但部分領域仍存在技術同質化競爭現象。
方案提出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的策略。在機械裝備國內市場,重點通過智能化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設備更新,例如支持製造業企業採用智能生產線和綠色節能設備;針對基建領域,則加速軌道交通、新能源等重大項目投資落地。同時,在海外市場拓展中強調深化「一帶一路」合作,鼓勵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並依託跨境電商平台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份額。
圍繞重點產業鏈的安全性與競爭力,政策明確要求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例如在高端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等短板領域建立「卡脖子」技術攻關清單,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此外,方案強調通過機械產業數位化轉型實現效率躍升:到2026年,行業智能化改造覆蓋率需提升至35%,並培育10個以上國家級智能製造標杆企業。
在區域協同方面,規劃提出形成「東部創新引領+中西部特色發展」的機械產業新版圖。例如,在長三角、粵港澳地區重點建設高端裝備研發集群;而在中部省份則依託既有製造業基礎,打造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等優勢產業基地。同時,通過培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計劃到2026年建成30個以上具有競爭力的機械行業特色產業集群。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兩年
從數據目標看,實現10萬億元營收需要各環節精準施策:既要通過擴大有效投資激活國內市場潛力,也要以技術創新鞏固全球競爭優勢。隨著政策落地,機械產業將加速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轉型,並在支撐工業經濟穩定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一進程不僅關乎行業自身升級,更是中國製造業邁向產業鏈高端的重要實踐。
更多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