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歲末,海航連逢喜事。11月30日,海航傾力打造的大新華航空正式起飛;聖誕平安夜,大新華航空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隆重的掛牌慶典儀式;12月初,出於對海航持續、快速發展的關注,國內十餘名經濟學、管理學專家學者齊聚北京,對於開拓進取、持續創新的「海航模式」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共同展望了海航未來發展形勢;12月28日,海航集團與中央電視台合作,在自家門口為海南人民烹製了一席新年大餐——「感恩中國·祝福海南」《同一首歌》大型演唱會,通過央視平台再次向全國觀眾展示了海南經濟文化建設的成果和海航集團的發展業績。
在2008新年到來之際,海航頻頻高調亮相,讓人不難看出,一個源於民族自豪感而生的海航世界級品牌夢想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
夢想之旅 創新之路
在以上提到的公眾場合當中,海航人多次表達了為中華民族打造一個世界級企業和世界級品牌的奮鬥目標,並且正在以實際行動向著這一目標邁進。
起步於1993年的海航,現在是一家擁有約600億元人民幣資產、30000餘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集團以航空運輸業為主體,與機場管理、酒店管理、旅遊服務、商貿零售、物流等產業協同發展。海航正在以齊全的旅運和物流服務體系,以其特有的「店小二」精神為消費者提供周到、細緻的服務產品。
發展之路,海航已經走了15年。這條路,海航仍健步如飛。
15年前,起步于海南島的海南航空困難重重。為了尋求發展,海航的創業者們獨辟新徑,帶著創建世界級百年老店的夢想,走上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海航以大膽的實踐成為了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先行者,成為中國民航業第一家經過規範化改造的股份制企業和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航空公司。
起步於新經濟特區的海航,面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民航體制改革的重要歷史機遇期,建立起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擔負起了為中華民族創建世界級企業品牌的歷史任務。他們按照規範化股份制企業的要求,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道路,採取高起點切入的起步戰略,打破地方航空公司從支線開飛的慣例,從幹線入手,進入航空競爭的主航道,以差異化服務、優質品牌為興業手段。海航在站穩東部幹線市場的同時,把支線航空鎖定為新的戰略目標,於1995年提出打造中國最大支線航空的「毛細血管」戰略,通過全國布局和縱向重組逐步付諸實施。
2000年,海航確立了「3、7、9」的發展戰略,抓住國有航空企業改革和民航總局直屬航空公司重組的歷史機遇,在民航總局和有關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持下,以「資本為紐帶,市場為導向,政府引導、企業自願」的原則,先後成功重組美蘭機場、長安航空公司、中國新華航空公司、山西航空公司4家國有航空企業,創造了戰略引導、制度移植、文化先行、機制對接、人本投入等國企改革的「海航模式」,既實現了海航的跨越式發展,也盤活了這些步履維艱的國有企業,為中國民航體制改革乃至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成功案例和積極啟示。
在實現了航空業務的初步拓展之後,海航人意識到,隨著中國從「民航大國」邁向「民航強國」步伐的不斷加快,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海航所擔負的歷史責任愈來愈重。如何將壓力變為動力,更好地向著世界級目標邁進呢?
為此,海航制定了「打造航空主業核心業務平台和核心競爭力,發揮產業鏈整合與支柱產業協同發展優勢」的戰略。
首先,在主業的發展過程中,海航及時關注到市場細分的必要性和戰略優勢,逐步建立起全系列的航空運輸產業集群。目前,以大新華航空為核心的航空產業集群共運營飛機約140多架、航線500餘條、每周運行航班3000多個。集群下有經營國內幹線的合併運行的4家航空公司;有專為高端客戶服務的金鹿公務機公司;有專門為支線旅客提供服務的大新華快運航空公司;還有專業提供旅遊包機服務的金鹿航空公司、專業提供貨運服務的揚子江快運公司和提供高效、低成本服務的祥鵬航空、西部航空,集群內門類齊全,分工明確,海航由此實現了符合國際需求的新型管控模式。
在此背景下,海航的主業生產指標逐年攀升。2007年,海航航空運輸板塊各企業共實現收入153.3億元,旅客運輸量1913.47萬人次,累計飛行時間41.07萬小時。各項數據較上年都有明顯的增長。
海航旗下的海南航空、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和山西航空合併運行5年以來,主力機型B737日利用率、小時收入呈現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反映出公司經營能力的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海航設計實施了「先主業、後輔業、構建戰略鏈」的總體思路,逐步構造密接航空運輸主業上下游產業的戰略鏈,組建了以航空運輸為主業,向機場管理、酒店管理、旅遊、商業、物流等上下游緊密關聯的經營領域延伸的產業集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對海航的發展現狀評價道:「海航的產業鏈選擇非常有特色。與國內其他航空公司不同,海航是相關多元化發展,海航能充分發揮航空、酒店、旅遊等上下游產業的協同效應,這是非常重要的。海航今後還需整合整個產業布局的資源,不僅發揮產業的協同效應,而且要使協同效應最大化,在這個基礎上再把產業做大做強。海航在謀劃航空業發展的時候應更多地關注結構性的調整。」
在良好的產業協同運營基礎上,海航集團提出了成立大新華航空的構想。
2007年11月30日正式起飛的大新華航空,是海航實現世界級目標的重要一步。客貨協調、干支聯動、境內境外互為依託、共同發展的以大新華為核心的航空企業群已經構建起來。已成為中國民航第四大航空集團的海航,將依託「大新華航空」這個主要戰略平台,為建設「民航強國」貢獻力量,完成創建中華民族世界級航空品牌的歷史使命。
從參與民航改革和創建「創新型企業」的角度來看,海航的自身變革,引起了世人的關注。《證券導報》曾報導,被稱為「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造榜專家」和「盤點大師」,並成為體現「一個時代的體溫」的最佳溫度計的《新周刊》雜誌在創刊10周年之際,發布了一份名為「1996—2006十年新銳光榮榜」的榜單,海航成為唯一一家上榜的航空企業。
2007年年底,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陳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海航會堅定不移地朝著『世界級企業和世界級品牌』的目標邁進,我們有信心在十七大之後的5年內,創造一個中華民族的世界級航空品牌,爭取早日步入世界航空20強!」
誠然,海航一直沒有停止改革創新的步伐。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陳峰就海航收購揚子江物流,進軍海運業也談了自己的看法:「現在是一個大物流的時代,中國的物流業方興未艾。縱觀國外先進的生產流通方式,空運和海運可以優勢互補。我們進軍海運業,可以使我們的決策更具主動性,適合海運的可以用自己的輪船運輸,適合空運的用我們的飛機來承載,形成一個互補的大物流鏈條。」
2008年,和平與發展仍將是國際社會的主旋律,區域一體化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方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代已經到來;2008年是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後的開局之年,是中華民族企盼已久的奧運年。中國國民經濟仍將高位運行,奧運商機給航空、旅遊、地產、物流、商業等第三產業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海航與千萬個擁有興國夢想的中國企業共同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
背負國人創建「民航強國」的期望,海航的創新發展之路不可謂不寬廣;海航實現世界級目標的旅程,不可謂不壯美。
公眾海航紮根海島
起步於一隅的海航為什麼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民航市場上迅速站穩腳跟,並一躍成為國內第四大航空集團呢?
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陳峰在不同場合多次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海航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大背景,這樣的時代給了海航成長壯大的機會;第二,隨著中國民航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使行業的發展更趨健康、規範,給許多新思維提供了發展和展示的空間;第三,海南特區的改革環境,給海航提供了創新體制和機制的動力和舞台。此外,與之相關的國家政策,包括金融體制改革、投融資渠道的拓寬,也為海航的成長創造了條件。
海航身處海南,卻乘改革之風,業成於中國,放眼於世界。美麗富饒的海南島,曾經孕育了無數曼妙的財富故事,當然,也淹沒了許多人的創業激情和夢想。海航人,無疑是幸運兒。
1989年,為解決海南島內日益緊張的交通運輸瓶頸問題,剛剛建省的海南省決定籌辦自己的航空公司。1993年,海航的創業者以有限的資金起步,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抓住改革開放和民航體制改革的歷史機遇,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導支持下,通過銀行融資、在國內外發行股票等多種可行的資金手段,成功度過了創業階段。從那時起,海航人就確定了創建世界級企業的目標,以此回饋社會、回饋海南。
「海航立志成為世界級企業,但並非僅僅有世界級的經營指標就可以躋身世界級企業行列,它還要擁有世界級企業的外延和內涵。」海航人感謝社會給予的支持,同時,也在認真地回報著社會。
海航取得成功,正是由於他們在改革之路上的每一個步伐,都是以民族的利益為出發點,以實現民族的願望為出發點。由此看來,海航的「幸運兒」稱號,確非上天恩賜。
不久前,在組織員工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時,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陳峰再次強調,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置身於這樣的時代,每個人都要捫心自問,我們應該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為國家、為社會做點什麼?怎樣才能不虛度一生?
陳峰認為,在中國人的時代,要做好三個準備:一是全球的視野,即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僅從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來認識,要放到全球的視野來考量;二是要從國際標準和世界規範的做事方法重新審核我們的規章和制度,企業的管理方法要與國際接軌,各項工作的標準必須改為國際標準;三是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以弘揚民族自豪感和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文魁在參與討論海航的發展前景時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認為,海航國際化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基礎業務的國際化,二是資本的國際化,三是人的國際化。
這與海航打造中華民族的世界級企業和世界級品牌的發展目標不謀而合。中國要在世界強國之林立於不敗,必須擁有一批按照國際一流標準打造的國際化民族企業品牌;中國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航強國」,必須有一批具有國際一流運行品質和服務水平的民航企業。海航人一直致力於此,以實幹博取「幸運」的垂青。
成立大新華航空,是海航承擔民族強國重任的關鍵一步。
自始至終支持著海航的海南省政府,肯定了海航的國際化目標。2005年,海航開始籌建大新華航空之際,海南省政府再次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為大新華航空的第一大股東。時任海南省委書記的汪嘯風在當時的入資簽字儀式上表示:「12年前海南省政府用買不到一個飛機翅膀的1000萬元投資海航,12年後用15億元投資海航,這充分說明了海南的發展。」
這樣,大新華的根也牢牢地扎在了海南,它將在海南人民的呵護下,振翅高飛;將海南人民的驕傲和中華民族的夢想,用遠渡重洋的大新華航空的機翼伸向世界。
海航自1993年成立以來的14年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營品質,取得航班正常率7連冠和「旅客話民航」8連冠的優異成績。通過持續的積累與發展,海航已具備了運營大型國際化航空公司的專業能力,已經成長為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並連續6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為大新華航空的成功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南省常務副省長方曉宇在大新華航空掛牌慶典儀式上表示,海航集團是在海南成長起來的,具有良好運營品質和先進經營管理理念的優秀企業。海航過去14年的發展歷程是海南大特區發展的一個縮影,這次海航組建大新華航空的壯舉,正是海航集團對海南省委今年年初提出的「重塑特區意識、重振特區精神、再創特區輝煌」理念的具體實踐。大新華航空順利投入運營,將成為海航打造世界級企業和世界級品牌的新起點。海航始終是海南人民為之自豪的企業。
如此高的評價,對海航來說,雖來之不易,也屬實至名歸。
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陳峰在2007年10月參加十七大會議期間,也曾不無感慨地說:「在充滿改革的大環境中,海航不斷尋求自身發展機會,按照改革的思路,探索自己的發展之路。實際上,海航的成功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是中國民航改革的縮影,是海南大特區改革的縮影,中國民航的企業重組、機場重組、中外合資,這一系列舉措,海航都率先在行業里做了」,「海航一直堅定不移地跟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流,不斷地在這種潮流中為改革開放作出貢獻。」
快速發展的同時,海航堅持「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的企業文化理念,將企業社會責任提高到戰略高度,不斷探索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扶貧、慈善事業的模式,設立扶貧專項基金,10多年來累計向公益事業投入近3.5億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帶動效應的社會公益工作體系,是中國民航第一家「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還榮獲「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中國公益事業十大先鋒企業」等稱號。
近年來,海航開展了多項公益活動,這些活動體現了海航人回報社會的決心和理念。他們先後開展了「海航——青藏高原10年光明行動」、「飲水思源,為海南人民打100口『至善井』」、「扶貧先扶智」等公益活動,設立海航高校獎學金、關愛環境,支持海南島海防林建設以及為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殘疾人聯合會、慈善總會、紅十字會、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婦女發展基金會、環境保護協會、高等院校等單位和個人提供援助。在決策者的領導下,海航探索了一條綜合扶持的扶貧工作新思路,實行「輸血」和「造血」並重,扶貧先扶智;探索了一種「海航帶動、社會參與」的慈善工作模式,宣傳了公益理念,引導了社會風氣;探索了一條社會公益工作與員工教育工作相結合的路子。
無論是辦企業還是做公益,海航人都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們已經主動承擔起了中國向「民航強國」邁進的歷史責任,堅決地履行著紮根海南、服務中國、影響世界的歷史使命,向著中華民族的世界級企業和世界級品牌之目標不斷奮鬥。
來源:中國民航總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