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國際反傾銷對產業安全的影響分析,反傾銷對產業安全存在不同效應以及矛盾。因此,不同國家應基於不同的產業情況進行辯證、全面和細緻的分析,建立產業安全與反傾銷政策的良性互動機制。
[關鍵詞] 反傾銷; 產業安全; 貿易救濟
反傾銷作為國際重要貿易救濟政策與保護產業安全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但是,客觀情況卻非常複雜,能否真正起到維護產業安全的作用還要細緻分析。中國作為國際反傾銷的「重災區」,更需要深入分析當今國際反傾銷的趨勢及其對產業安全的影響,以期切實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一、國際反傾銷的實施背景與實踐使產業安全保障的初衷受到普遍質疑
許多學者將GDP作為衡量經濟景氣狀況的一個指標,Prusa(2003)則進一步指出進口國GDP每減少一個標準單位,反傾銷數量增長 23%,而出口國GDP增長與反傾銷數量的關係則不明朗。還有一些國外學者研究認為進口國政府採取反傾銷措施並不是基於所謂的經濟原因,而是經濟問題、政治力量與國內企業尋求保護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也使反傾銷法對產業安全保障的初衷受到質疑。實踐中,反傾銷與世界經濟的發展也是緊密相連的。全球反傾銷發案比例與世界經濟增長呈現出反向變動趨勢,當世界經濟狀況良好,經濟增長較快時,全球反傾銷案件數量呈下降趨勢;當世界經濟遇到危機或政治軍事問題時,全球反傾銷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而且總體上呈現出交替升降的反向波動關係。這說明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抵制國家經濟衰退或產業狀況惡化的作用。何況根據世界銀行有關數據表明,反傾銷稅遠遠高於一般關稅水平。全球平均關稅水平在5%左右,反傾銷的終裁傾銷幅度在43%到64%不等,是一般關稅水平的10倍之多。如此高的保護程度自然引來眾多適用者。因此,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政策在實踐中被大量地用來增加對國內產業保護的力度,從而增加國家對世界經濟波動及國內經濟波動的宏觀調控作用。
二、國際反傾銷以衰退產業產品為主體
國際反傾銷的涉案產品主要集中在賤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電產品、塑料製品、紡織品等5個部類,這5個部類的案件數之和占全部案件的比重在3/4左右。其中,2002—2005年全世界反傾銷立案最大的產業類型是化工產業,占40%左右,鋼鐵五金類占25%左右,其次是紡織業。這些產業類型的產品在許多國家都是以大規模生產為特點,以大批量供應為表現。正是在規模經濟的刺激之下,產品的大量供給使市場需求日趨飽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所涉及的產業大多表現為產品的需求條件惡化、產業利潤率降低、生產能力過剩、價格戰頻繁等特徵,而這些特徵正是衰退產業的表現(有時形象地成為「夕陽產業」)。因此表現為價格競爭的傾銷這一貿易競爭手段遭遇到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政策的抵制。所以,從國際反傾銷來看,涉及的產品領域以衰退產業產品為主體。這不僅抑制了國際產業進步,而且使衰退產業對資源的利用擠占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的產業的國際資源份額,使國際貿易政策與國際產業政策之間的協調出現矛盾。
三、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產業集中度的逆向變動趨勢導致國際反傾銷實施情況出現重大差異
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總體上是衰退產業從已開發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按照產業集中度與產業發展階段的變動趨勢分析發現,已開發國家國內衰退產業的產業集中度表現出較高的特徵,而發展中國家雖然承接來自已開發國家衰退產業轉移,但是在發展中國家內部卻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因此產業集中度較低。產業集中度的高低差異的影響反映在反傾銷的實施中主要集中於兩點:第一,產業集中度較低導致較為激烈的貿易競爭。產業集中度在發展中國家較低的後果就是發展中國家內部企業競爭加劇,競爭惡化的後果就是產品價格戰,而進一步的後果就是企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和爭奪導致傾銷與反傾銷行為的增多。這一趨勢與國際反傾銷實施的趨勢是相一致的。第二,產業集中度的高低反應在貿易救濟政策發起的成功率差異。從法律上,反傾銷申訴有嚴格的申訴資格要求,無論是WTO還是各成員法律都有明確規定。如果產業集中度低或者說被控產品的生產企業數量眾多,那麼在無有力的協調機構的情況下,申訴不僅是一件難以達到法律上的申訴資格要求,而且,由於生產企業分散且利益平均都不高,對保護利益的追求和訴訟費用的不成比例的顧慮,都會造成申訴不積極,增大申訴成本並降低申訴的成功率。雖然已開發國家衰退產業出現國際轉移的發展趨勢,但是國內的衰退產業對產業利益或國內政府對政治利益的追求都會促使其追求國際貿易利益。產業集中度較高本身意味著同類產品的生產企業較少或者占國內同類產品生產量較大比重,使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政策的申訴幾率和申訴成功的幾率都隨之增加。這也就是已開發國家衰退產業仍然成為推動國家採取大量貿易救濟政策的原因之一,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被訴反傾銷案件中勝訴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國際反傾銷與其他貿易救濟政策協同使用
從總體上而言,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三種類型的貿易救濟政策在產業分布上有著大體一致的傾向性,仍然以原材料行業為主。更重要的是,三種類型的貿易救濟政策的這種產業分布上的趨向性說明,WTO成員對於這些產業所採取的貿易救濟政策之間有著一定的邏輯聯繫,即三種貿易救濟政策之間有一定的因果聯繫。反傾銷主要針對以傾銷進行惡性價格競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保障措施雖然不是直接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但是在一定期限內進口數量的激增給進口方造成的壓力和損害,在WTO框架下也是可以獲得保障措施救濟的。可以說,保障措施是針對數量增長型的貿易行為。一般情況下,價格上的強大優勢是會帶來需求數量上的大幅增長的。所以,反傾銷與保障措施之間的邏輯關係是顯而易見的。西方現在很多觀點認為,部分國家在價格和數量上的優勢主要是由於政府補貼和扶持造成的,例如從WTO成立到2004年底,WTO各成員發起的176件反補貼案件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和加拿大,占反補貼立案總數的 72.7%。近兩年外國對華反補貼爭端問題上與反傾銷也出現越來越協同使用的趨勢。例如,加拿大在2004年11月19日作出針對中國燒烤架反補貼終裁, 2005年7月11日又作出針對中國該產品的特殊保障措施的立案調查。美國甚至針對中國銅版紙產品在2006年年底同時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雙重調查。這都說明國際貿易救濟政策越來越表現出協同一致的趨勢,尤其是已開發國家通過多重貿易救濟政策對產業進行保障,以抵消發展中國家通過補貼政策培養的國內產品在價格和數量上的國際競爭優勢。
五、結論與對策
國際反傾銷越來越成為各國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基於產業安全的考慮而對衰退產業實施的貿易保護,而且越來越趨於主動並增強協調性,這說明國際反傾銷與產業安全之間存在緊密聯繫。中國在國際反傾銷泛濫的強大壓力下,在緩解貿易摩擦壓力、減少產業損失的同時,要積極考慮增強產業競爭優勢和改善國際經濟貿易關係。國際反傾銷對產業安全的影響固然重要,但是影響的具體情況具有複雜性,因此對於國際反傾銷和國內對外反傾銷要辯證和全面的予以分析。不僅考慮到產業分布的問題,而且要考慮到反傾銷對產業安全影響的不同效應以及不同效應之間的矛盾問題,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實施反傾銷來維護產業安全。要考慮不同產業的具體特徵,從產業入手,建立更加全面的公共利益權衡機制,使應對國際反傾銷和實施對外反傾銷都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產業安全,並促進產業發展。這需要中國在產業安全和貿易救濟政策各自領域深入反思,建立產業安全與貿易救濟政策的良性互動機制,壯大自身的產業實力,增強中國在政治、經濟和法律上解決爭端的能力,使中國真正成為國際貿易強國。(東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田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