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冷靜:穩健收益「第一原則」,富人迴避「全球機會」
招行今年銷售了4000多億的固定收益產品,其中為私人銀行客戶配置的就有16到17
內地私人銀行出現之時,即以全球化投資、個性化定製的口號聞名於高端客戶圈中。然而在2008年金融市場急劇震盪的市場中,「全球化投資」也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光環罷了。
眼下,不少私人銀行向客戶推出的產品都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另有一些私人銀行則以結構性理財產品來間接實現海外市場的投資。
私募基金、QDII紛紛折戟
私人銀行向來以低調著稱。近期問及全球布局情況,各私人銀行更是沉默寡言。謹慎,成了他們的代言詞。
但去年此時的風景卻大不一樣,內地私人銀行爭相開設私人銀行網點,各大中資銀行私人銀行負責人向理財周報表示,為高端客戶量身定製了私募基金、PE投資產品等,請國內優秀投資經理操盤,投資領域主要是國內A股市場,包括港股。
當時,A股還處於高位,高端客戶也願意將資金投向人民幣市場。中信銀行就乘勢推出過一款「基金專戶」私人銀行專屬產品,投資範圍限於證券投資基金、股票、IPO及增發新股申購、首發可轉債(含分離式可轉換債券)申購,也可以概括為「新股+基金+基金重倉股」。如果此款產品的淨值超過1.6,中信私人銀行有權提前終止該產品,這樣的淨值也體現了中信對2008年市場是信心滿滿。
然而,2008年市場風雲突變,全球市場一片震盪,此類私募基金只是紅了個開頭而已。
相比中資私人銀行在人民幣市場的投資熱情,外資私人銀行不少以QDII來間接實現全球投資的理念。今年年初,德意志中國私人投資管理部重磅推出了34款全方位的海外基金系列,面向其擁有1000萬資產以上的私人銀行客戶。投資領域集中在基礎設施、能源、黃金、礦業、地產、新能源、農業、環球主題等,有拉丁美洲市場、歐洲成熟市場、亞洲市場。
但是,同A股一樣,QDII產品一樣折損市場。
結構性產品分享全球投資
基金的虧損之下,只有結構性產品還稱得上是「全球投資」。
也了解到,私人銀行的一大特色是為高端客戶個性化定製產品,因此結構性產品也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私人銀行部副總裁、投資顧問總監黃凡接受理財周報採訪時表示:「如果客戶有個性化的需求,我們可以提供合適的產品。但在風險控制上,我們在提供一個咨訊的時候,一定提供另外一種選擇,同一領域提供不同的選擇,重點提供整體方案。比如客戶喜歡私募基金,那麼我們會設計成掛鉤私募的結構性產品,不一定100%掛鉤,也可以90%掛鉤,讓客戶參考選擇。」
中信銀行曾在今年8月份向高端客戶推出了一款「中東之金」投資產品,投資於中東地區的一籃子精選基金,每月設置一個觀察日,每月基金籃子相對期初的表現只取正值,不取負值,鎖定前期收益,到期收益為基金籃子18個月表現的算術平均。此款產品由於通過結構化產品的設計,既可以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又能分享中東地區的經濟增長。
在結構性產品的設計中,考量的是銀行設計能力以及風控能力,甚至與投行的關係。如巴黎私人銀行曾推出一款股票掛鉤結構性產品,僅掛鉤3隻股票,且在觀測期間不跌破45%,回報將會高達15%年收益。與大眾理財產品相比,該產品的最大優勢在於收益區間設置很大,更有機會去博取產品收益。
「結構性產品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個性化定製,比如客戶看好黃金的收益,那麼私人銀行可以為他設置掛鉤於倫敦金下午定盤價的產品。而且非常具體,比如客戶認為黃金會上漲40%,那麼我們可以設置出很多的期權方式給他,從風險控制、客戶風險承受力、資金投入量等多方面考慮,設置成他的專有產品」,某私人銀行產品經理向理財周報表示。
固定收益另類投資當道
雖說結構性產品掛鉤方式雖豐富,但是從目前私人銀行推出的產品來看,銀行以固定收益為主。
據了解,隨著市場形式的變化,招行私人銀行早就向客戶增加固定收益產品的配置比例,「整個招行今年銷售了4000多億的固定收益產品,其中為私人銀行客戶配置的就有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招行私人銀行常務副總經理王菁表示。
事實上對私人銀行客戶來說,「財富保值」在這兩年顯得尤其重要,他們的風險偏好也日益穩健。由于海外市場的震盪,有些客戶更青睞於在岸人民幣業務。
從手上拿到的中信銀行私人銀行的產品單子上看到,該行在下半年也主要推出了一些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產品,其中有一款屬於私募股權投資性質的房地產行業基金,有一定風險。另一款則投資於房地產項目公司股權、債權和結構性信託產品,募集資金僅投資於信託計劃的超優先級受益權,風險較低。
同時,從外資私人銀行處了解到,「今年的市場震盪令不少私人銀行推出的產品趨于謹慎」。據悉前一陣有外資私人銀行推出了鑽石投資理財產品,年收益達10%。「投資於鑽石不大可能有10%的收益,估計是銀行給高端客戶的一些優惠條件。」
也曾採訪過一款私人銀行的理財產品,美元定存年利率達10%,產品背後可能是銀行利用大公司客戶的優勢,將高端私人客戶的資金用於公司客戶的融資,為私人銀行客戶提供高利率。當然,這類產品屬於灰色地帶產品,銀行極有可能借類似鑽石投資的幌子提供這種產品。
在採訪中,也注意到,除了在內地已開設網點的私人銀行外,也有香港的私人銀行通過內地理財機構銷售理財產品。看到有一款外匯理財產品收益高達26.85%,掛鉤於3個月美元倫敦同業拆放利率。熟悉此類掛鉤LIBOR產品的投資者應該了解,同類產品的收益不過4%左右,這款產品何以高出6倍收益之多。
某內地理財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張先生向表示道:「投資者可以貸款購買此款產品,比如50萬美元的資金實際投資了500萬美元,投資者需要支付貸款利率,但是三個月美元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利率如果一直在0—6.05%範圍波動,那麼產品就可以獲得高於貸款利率的派息,投資者從中賺差價。」當然,如果LIBOR突破這一區間,產品本身就沒有收益,而投資者需要付出450萬美元的貸款利息,產品具有一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