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李盛其:自主品牌變速器發展勢頭好
今年,我國商用車變速器生產企業發展勢頭非常好,尤其在重型商用車方面。
現在,我國商用車變速器應用的比例很大,90%國產商用車使用自主品牌變速器。為順應國家節能環保的需求,目前國內商用車變速器一方面在向多擋化發展,另一方面向自動變速器智能化發展。法士特的重型商用車AMT已經通過整車匹配道路試驗並開始進行少量風險銷售。在城市公交車方面,我國自主品牌企業生產的AMT,經過三年實際運行後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據使用這些變速器的公交公司反映,駕駛配裝自主品牌AMT車輛駕駛員的感受較好,節油效果相比AT提升10%。其中北京斯達福公司開發的AMT在北京公交車上的配套情況良好,天津中德傳動公司開發的AMT在深圳公交車上表現也不錯。
國內乘用車變速器也不乏亮點,其中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青山工業變速器分公司繼去年銷售數量突破138萬台後,今年有望突破180萬台。在技術升級和提升方面,重慶青山和南京阿福應用於小排量車的AMT已經投放市場。
在CVT開發方面,湖南容大汽車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已經建立起一個年產5萬台的生產車間,目前每月產量在1000台以上,預計今年產量可達到 1萬~2萬台。目前湖南容大已經提出「十二五」期間的規劃,希望在2013年達到年產20萬台規模,並在「十二五」末期達到年產50萬台的目標。
AT方面,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8AT的問世,其獨特的研發模式值得我們肯定。盛瑞的8AT變速器A樣機已經通過專家鑑定和評審,現已進入B樣機生產階段,年產5萬台的生產基地有望年底竣工。
在DCT方面,從行業掌握的情況來看,國內有重慶青山、杭州依維柯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和吉利3家企業取得了好成績。這三家企業已經立項研發DCT,並在今年上半年通過驗收。
總體來看,今年我國自主乘用車變速器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受惠於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影響,小排量乘用車銷量的提升帶動變速器配套數量增長,今年小排量車用變速器表現突出。目前,在國內A00級乘用車市場上,自主品牌變速器占據75%的市場份額。不過,乘用車級別越高,自主品牌變速器應用的比例越少。在A0級車市場上,自主品牌變速器占據了42%的份額,在A級車市場上占據27%的份額,在B級車市場上占據18%的份額。
我認為,我國明年乘用車市場上,國產變速器可能會有12%~15%的增長。由於自主品牌變速器在小排量緊湊型乘用車市場地位穩固,隨著一線城市汽車數量逐漸飽和,乘用車市場自然會向二、三線城市轉移。二、三線城市消費者由於購買力相對有限,第一次購車大多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自主品牌車和小排量車,這無論對自主品牌乘用車還是自主品牌乘用車變速器企業都是機遇。
此外,微客應用自動變速器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作為汽車下鄉產品的微客在我國農村普及率較高,由於鄉間路況比較複雜,使用自動變速器可以對駕駛人員的駕駛安全有一定保障。
明年,盛瑞8AT值得期待,得益於獨特的研發模式,盛瑞在8AT變速器研發的每一個階段,都邀請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中可能的目標客戶進行溝通,為今後的應用打下了較好基礎。盛瑞在A樣機研發時就請了12家整車企業,其中有些企業對8AT變速器產生了合作興趣。對盛瑞來講,是否能夠真正成功取決於B樣機的進度和產品的可靠性。
我對變速器行業充滿信心,期待節能環保的自主自動變速器實現產業突破,需要國家出台一些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產業化,也需要有話語權的自主品牌整車廠給自主品牌變速器企業機會。目前我國變速器行業的產業升級,面臨著國外廠家迅速擴張的威脅。所以,我們一定要冷靜看待自主變速器總量增長的良好勢頭,企業要將眼光放長遠,如果沒有技術上、產品上持續的突破,自主變速器可能會被邊緣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制動器委員會秘書長顧一凡:技術突破不能急於求成
近兩年來,制動器行業出現了產品供不應求、內銷出口兩旺的局面。但在成績背後,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個老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就是國內製動器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強,特別是在電子制動器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目前,很多國外製動器企業都在宣傳自己的電子制動產品。這些宣傳中有客觀合理的成分,有高超技術特點的展示,也有過分宣傳技術神秘的地方,使一些國內企業眼花繚亂,被人牽著鼻子走。今天學這家,明天學那家,獨獨缺少了自己的特色。技術突破不能急於求成,我希望我們的企業能夠博採眾長,走自己的路。
現在,傳統制動器技術可供改進和發展的空間已經較少,國內電子制動器廠家在電子制動技術方面又處於相對弱勢,主要進軍售後服務市場,為自主品牌乘用車配套。商用車領域使用自主品牌電子制動器較多,但總體來講,使用量不大。
合資品牌乘用車各成體系,在選擇制動器時往往傾向於本系統的供應商,國內電子制動產品很難打入。
未來五年,我國制動器行業理想的發展狀態是什麼樣?我認為,首先要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只有做到這點,合資品牌乘用車選用外資產品、自主品牌乘用車選用自主品牌制動器的採購模式才可能被打破。
中國摩擦密封材料協會理事長王耀:走國際化道路推進技術進步
最近幾年,我國摩擦密封材料行業的發展,依然顯現出整個汽車零部件行業共有的問題,那就是國內大部分企業科技投入不足,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差距較大。表現在產品上,就是大多數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難以進入高端車用市場。
不過,有一些企業走在行業前面,為國內其他零部件企業樹立了標杆。今年3月,山東金麒麟敞開大門,邀請全行業技術專家參觀生產線,並舉辦了一場技術培訓班。我感覺,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參觀和學習。
金麒麟代表了我國摩擦密封材料行業中一批走在前列的龍頭企業。10年前,我國摩擦材料的出口量為幾千萬元,目前已經達到幾十億元的規模。在行業內眾多龍頭企業中,我認為,走國際化之路是金麒麟成功的法寶。
金麒麟曾經與德國等國外專家以及技術公司開展合作,進行多種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的嘗試,持續推進企業技術進步,這一點值得其他企業學習。
由於推行國際化戰略,金麒麟熟知全世界領先的摩擦材料發展現狀、高端摩擦產品的技術特點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動向,在此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產品。比如,國際高端產品陶瓷剎車片已經被金麒麟研發出來。基於對市場的了解,他們才能開發出這樣先進水平的產品,才能走在行業前列,才能在國際剎車片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更多零部件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零部件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