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綿陽經濟開發區虹歐公司3樓等離子屏生產車間,橘黃色的燈光打在白色潔淨服上,青年工人肖庚余拿起工具,開始進行螢光粉工序,這是等離子屏製作的核心工序之一,「現在這道工序只需要四五個小時,比以前節省了幾倍時間。」
在肖庚余面前,等離子屏玻璃基板靜靜地躺在流水線上,這些玻璃基板從日本運抵上海,通過長江航運到達瀘州港和重慶港,最後通過公路運輸運往綿陽,一塊玻璃上線後,要在封閉的工廠自動化流水線上運行近一天,大的工序就有幾十道,小的工序成百上千計。
在肖庚余身後,長虹等離子屏配套產業園正在悄然興起,5公里內就在來自深圳和廣州的兩家企業為綿陽做濕化學品配套,「昨天還有一家上海的鍍膜公司深夜聯繫我們要在綿陽設廠」,長虹公司等離子事業部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剛說,「項目開建初期,是我們上門求合作,步入量產後,現在更多的是企業主動上門談合作。」
那麼長虹等離子屏現在量產情況如何?一塊等離子屏能帶出多大的產業鏈?
平板電視產業鏈的突圍
中西部地區對產業龍頭轉移的爭奪戰還在加劇——在產業轉移中一個電子信息龍頭企業落戶,帶來的是眾多配套企業的遷移。在綿陽依靠中國人自主創新、土生土長起來的等離子屏生產線同樣如此,一條生產線帶動一系列配套企業的發展,從而完善目前制約中國彩電在平板時代發展的全產業鏈。
在CRT時代,由於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9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取代日本成為電視機整機製造產量最高的國家,中國彩電業把外資擠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和話語權。在CRT時代向平板時代過渡,由於缺芯少屏,出現了中國彩電企業代理商化與邊緣化的現象,國內彩電企業終端產品70%-80%利潤空間被顯示屏企業吸收,整個產業呈現出價值「空洞化」狀態。
「長虹等離子項目一期工程中,我們在上游的原材料,關鍵的元器件,必須在國外採購,由此造成我們的採購成本比競爭對手要高三分之一。」長虹公司新興產業集團董事長巫英堅表示,長虹下定決心,「中國彩電大王」要重新扛起民族企業大旗,培育一批周邊配套企業,共築產業生態。
而長虹向產業鏈上游的轉型切合的是四川和中國經濟的轉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面臨著從「粗放」到「集約」轉型的迫切需求,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技術正在縱深發展並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術依然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核心技術。」業內專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