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王世慰教授告訴筆者,我國的現代建築室內裝飾設計行業起步較晚。從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後才有了現代室內設計的概念,到了90年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我國開始實行住房改革政策,建築裝飾業得到迅猛發展,據統計,近年來全國每年的建築裝飾面積達到6億平方米。
王世慰說,我國目前的建築裝飾業大致分為八大類:
旅館類:我國的建築裝飾行業最初源於旅館業的發展,改革開放後旅遊業帶動了旅館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涉外賓館、星級賓館的興建。一般來說,賓館的整體建築10年左右就要改建,客房5-6年就要更新裝飾。
交通類:全國有110多個機場,有的地方要興建,有的機場要改建;另外全國有無數個車站碼頭;還有,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外,其他許多中小型城市也開始興建地鐵,這些都需要裝飾設計,而且,這些建築裝飾都有面積大、檔次高、投入多等特點。
金融類:主要包括銀行和證券交易所的建築裝飾。改革開放以後,銀行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業發展的步伐加快,為了拓寬業務和市場,不斷在全國各地開設分支機構、連鎖點,甚至許多國外銀行也在中國落戶。上海陸家嘴地區就是許多國際知名銀行中國分行的聚居地。這些建築裝飾要求都非常高,而且投入也具有一定規模。
住宅類:這也是目前國內建築裝飾最大的市場,上海的住宅面積平均以每年7萬平方米的速度遞增。據初步統計,上海每年的住宅建築裝飾的總產值達300-400億元,平均每戶建築裝飾的投入約5萬元。
文化類:主要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書城、影劇院等。
體育教育類:主要是體育會館場所、大學城。近年來,我國體育水平進一步提高,一批又一批的體育場館在破土,目前北京正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掀起了又一次興建體育場館的高潮;隨著高等教育後勤產業化的推進,大學城成為一道景觀,其中的建築裝飾成為許多學生及家長們選擇學校的重要標準之一。
國際性展會類:這類建築裝飾的要求相當高,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資,大多是採取設計優先,資金第二的原則。
紀念類:主要是歷史紀念館、名人紀念館等。
王世慰還說,大家都對建築裝飾行業的前景非常看好,許多省市都把這個行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規劃。同時該行業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從國內來看,全國建築裝飾行業的就業人員已達55萬人,開設室內設計教育的學校已經超過150家;另一方面的競爭來自境外,不少美國、日本、新加坡、法國等國家的建築師到中國作設計,上海許多著名的大建築及室內設計都是外國人設計的。
差距表現在設計理念上
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學會副會長勞智權說,作為我國的建築裝飾業核心力量的室內設計師,目前的水平和國外先進同行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現在設計理念上。由於我國建築裝飾的起步是從旅館開始的,所以長期以來,許多的室內設計師把旅館的裝飾觀念風格帶到他的建築裝飾中,甚至還帶到家庭住宅的設計中,普遍現象是不講個性,不講定位。
他認為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國內的室內設計師和國際優秀設計師很少有交流合作的機會,缺乏新知識、新觀念,所以就缺乏國際性建築設計的經驗,也很難形成良性循環。
造成差距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來自業主方面,業主的審美、消費觀念和習慣存在種種誤區。比如,不少設計師反映,在和業主交流的時候,常常遇到業主提出諸如要把自己的家裝成星級標準,裝成豪華的貴族住宅等等此類的要求,有的時候甚至指揮設計師去設計。
上海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師、室內設計師高龍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加強提高從事設計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他說,現在幾乎所有的綜合院校都開設了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系或科目,其中全有室內設計專業,可有許多的教師自己都不太懂設計,以為設計就是簡單地畫畫效果圖,三個面的透視圖就可以了,缺乏整體科學系統的教育。
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姚棟說,現在國內有很多設計師根本就不懂建築結構,常常把別人家的水管挖爆了,或者是把牆拆了之後發現不對了,又趕快頂上,浪費人力物力,還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相反,如果設計師對建築結構及水電風等配套都很熟悉的話,就可以巧妙運用,並節省成本開支。
隨著住宅產業的發展,室內裝飾業也越發活躍。據了解,全國從事建築裝飾行業的人員已有55萬人,創造總產值每年達2400億元。建築裝飾業的發展帶動了化工、紡織、五金、家電、木材加工、衛生陶瓷、勞動力等市場的發展,已經成為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目前該行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市場混亂、管理無序等。那麼建築裝飾業究竟向何處去?前景看好競爭激烈。
更多裝飾五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裝飾五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