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最快9月出台。相關人士預計,新興光電產業的發展將受到重視,未來高聚光太陽能產業將面臨巨大的機遇。
不過,由於核心技術、設備、人才、渠道等方面的瓶頸,我國高聚光太陽能產業還面臨一系列挑戰。光電產業發展較為迅速的廈門積累了許多經驗,未來有望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鑑。
四大因素制約高聚光太陽能產業發展
高倍聚光電池晶片一般採用Ge襯底,利用MOCVD外延工藝,分波段吸收太陽光以提高轉換效率。
目前,我國還不能大規模生產高聚光太陽能電池。這種狀況主要是由四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成本較高。目前生產的高聚光太陽能電池主要是GaAs電池,其電池晶片的生產成本較高。另外,此種電池的外圍封裝、透鏡和二次光學裝置也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
二是可靠性問題。高聚光太陽能電池都有太陽光跟蹤系統。這是一種高精度系統,對周圍環境的要求很高。由於高聚光太陽能的聚光性,其溫度變高,會影響電池晶片的封裝、散熱,最終會影響電池功能的發揮。
三是市場應用。聚光光伏由於各種原因在商業上的應用還不成熟。目前光伏市場主要集中於歐美國家,不過,這些國家的光伏產品應用主要是屋頂系統,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高倍聚光電池的發展。
四是相關元素的毒性問題。高聚光太陽能電池中含有砷元素,這是一種劇毒元素。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聚光太陽能電池的大規模生產。
不過,作為具有潛力的發展項目,高聚光太陽能電池也具有大規模生產的潛在優勢。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生產成本幾乎沒有下降空間。在高聚光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成本中,電池晶片的成本占15%,高精度的太陽光跟蹤系統的成本占20%,封裝成本約占20%,相關光學器件的成本占10%。有效降低高聚光太陽能的外圍生產成本可以降低高聚光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成本。此外,高聚光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比較高,目前已達到43%,未來有望突破50%。
據了解,高聚光太陽能電池不像薄膜太陽能電池那樣可以用於屋頂,一般情況下只能用於地面發電,所以應用渠道比較窄。不過,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相對較高的轉化效率,高聚光太陽能電池的潛在市場很大。專家預計,到2020年,高聚光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可以占到電池市場的10%—15%。
更多光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