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殺蟲劑新品種開發要求越來越高
近年來國外
農藥開發的方向是高效、低毒、低殘留、無污染,殺蟲劑尤其如此,具體體現為追求「三高」:安全陛高,這不僅要求毒性低,殘留低.而且要求能降解,無公害;生物活性高,新開發的化合物有效劑量大都是低用量;選擇性高,幾乎所有新品種都具有特定的作用方式.對靶標害物以外的作物、益蟲無活性 這三高基於一個共同點,即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此外,在殺蟲劑新品種開發中還要求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2、生物源化學合成已成為新型殺蟲劑開發的主要途徑
2O世紀80年代後,傳統合成農藥開發難度越來越大,使人們把開發思路逐步轉移到生物源方面,加之現代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和生物科學理論的完善提高,更促進了以天然活性物質為來源的化學合成農藥的發展。生物源化學合成殺蟲劑是以天然毒素為先導化合物.經結構改造和優化開發新化合物,這種方法的成功率相對較高,目前已成為開發新型高效殺蟲劑的主要途徑之一。如由菸鹼、氯菸鹼開發出毗蟲啉,由魚藤、魚藤酮開發出噠蟎酮,由吡咯黴素開發出溴蟲腈等。
3、高毒高殘留殺蟲劑將進一步受到限制
近年來,由於高毒農藥施用不當,造成人畜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另外,一些國家和地區超範圍、超標準、濫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現象非常嚴重,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安全帶來了嚴重危害,同時也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影響。為此,許多國家和一些國際組織紛紛制定法規禁止或限制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如美國頒布了《聯邦食品安全法》,要求重新對每種農藥進行全面的危險性評估,其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首當其衝。聯合國糧農組織及環境規劃署制定了《PIC公約》,對22種農藥(其中包括4個高毒有機磷殺蟲劑)作出
進出口限制。歐盟發布了歐盟指令,規定
茶葉中要執行108種農藥的最高殘留限量標準,其中殺蟲劑占絕大多數,菊酯類農藥呼聲最高。因此,可以預見,隨著世界各國對人類生存環境和自然生態的保護意識Et益增強,高毒高殘留殺蟲劑將進一步受到限制,不僅禁用品種越來越多,而且禁用範圍會越來越大。
4、發展高毒殺蟲劑替代品種的市場潛力巨大
可持續發展戰略正在改變世界農藥工業的結構,它通過各種法規來限制高毒、高殘留農
藥品種的生產和使用,同時也給對環境友善的農藥提供了新的機會和市場。據報導,即將被逐步取代的農藥品種總價值達90億美元以上,其中高毒有機磷類、高毒氨基甲酸酯類分別為33億、15億美元。目前,國內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產量很大,按照「十五」規劃,5個高毒品種(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的總產量要從12萬噸削減到2萬噸,並從2007年1月起在全國停用。
因此,從現在起,我國農藥行業一定要加大殺蟲劑新品種的開發和推廣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工藝技術改進和復配製劑創新工作,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藥效,為早Et淘汰甲胺磷、涕滅威等高毒農藥創造條件。
更多殺蟲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殺蟲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