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打擊積極性
目前國內在鹽業管理方面仍有不利於鹽化工發展的問題。除了部分企業仍無法完全實現自主採購外,在資源利用方面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一些企業在生產某種鹽化工產品的同時,要副產其他鹽類產品,其中副產量最大的當數
氯化鈉。而由於國內現在實行
食鹽專賣政策,企業就不能把這些氯化鈉作為商品出售,哪怕作為工業鹽銷售也行不通。這些企業不得不把副產的氯化鈉當作廢渣四處堆放,造成環境污染。同時企業不得不把全部生產成本都攤在主產品上。一方面礦藏資源價值無法充分體現,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鹽化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污染治理有隱患
新鹽化工項目生產
聚氯乙烯主要採用電石法,但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淘汰電石法聚氯乙烯。我國國家發改委也在2007年11月發布了《氯鹼(燒鹼、聚氯乙烯)行業准入條件》,並自2007年12月1日起開始執行,對電石法聚氯乙烯項目實施准入制度。儘管因為石油資源短缺、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使乙烯法聚氯乙烯企業成本上升和利潤下降,給電石法聚氯乙烯留出了空間,但是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過程的環境污染大、能耗高問題仍然不容小覷。此外,電石法聚氯乙烯的增長還直接拉動了電石的過快增長,不利於解決國內電石生產的電耗高、污染大問題。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在新
投資的鹽化工項目的燒鹼生產技術上,大多選用的是離子膜法,但其核心技術――離子交換膜目前在我國主要依靠進口。有專家指出,在我國尚未掌握離子膜
製造技術之前, 要適時適度發展離子膜法燒鹼。近年來,離子膜法燒鹼企業的規模呈現飛速增長的趨勢,但這種規模過度擴張的背後卻存在著「使用超前, 研發滯後」的問題。以每萬噸離子膜法制鹼裝置約需一百平方米離子交換膜計,2006年全國新建和擴產燒鹼產能394萬噸,僅購膜大約折合人民幣3億元,並且我國的離子膜平均使用壽命只有2.5年,高額的購膜費用增加了離子膜法燒鹼的生產成本。目前全球範圍內燒鹼過剩和產品同質化趨勢使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沒有核心技術難免受制於人,甚至失去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