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種養老模式的不同,對老年社區的配套及周邊環境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說來,老年社區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遠離喧囂
老年人都喜歡安靜,不論是在家裡或者在活動場所。大型社區中老年人的組團和活動設施,可以安排在相對角落的地方,周邊最好有園林景觀加以阻隔,以保證環境的相對安靜。但是,住宅小區的布局應當合理有序,易於辨認方向。因為老年人多半有記憶力的下降,因此小區布局不宜過於散亂。
(2)環境優美
老年人喜歡居住在環境優美,相對位置較為偏僻一點的地方。因此,住宅公共環境應當空氣、綠化情況良好,有安靜和利於休息的地方。重要的是要有便利的通道讓老人(包括使用輪椅者)接近。此外,老人活動場所應當有良好的通風和日照,但不可位於日照過於強烈之處。
(3)小區配套齊全
小區的配套設施建設和設置,應多為老年人考慮。
小區要設有社區門診,對於非健康狀態的老人,小區要有跟蹤檔案,對其定期進行體檢,確保老人日常生活的安全。無論是亞健康還是非健康的老人,居室以及浴室必須要有連接到管理中心的緊急呼叫器,物業管理部門可以在老人發生意外時及時趕到,送往設在小區的社區診所。
老年人的大部分活動是通過步行來實現的,因此,在設計中該特別關注住宅小區步行道路的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細節:
道路坡度:由於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降,站立、行走不穩,因此道路的坡度最好小於5%,地勢起伏不宜過大。
道路寬度:由於部分老年人需要依賴輪椅或拐杖行走,因此適合老年人的居所不宜有太多的台階,最好是以坡道代替。同時,主要道路的寬度應能滿足兩輛輪椅相對駛過的要求。路面:由於夏季多雨,因此應注意路面是否防滑,同時是否平坦和利於通行,由卵石、碎石、砂子等鋪就的凹凸不平的地面不宜老年人行走。
路燈:老年人的視力較弱,因此路燈不可過於昏暗,尤其是在地勢變化較大的地段,應當有更高的照明程度。
休息椅:由於老人的健康狀況下降,身體易於疲勞,因此,在步行路線應當有一些休息椅或休息區的設置,同時座椅高度以30~45cm為宜,過低則老人起坐不便,過高則不舒適。
指示牌:老人的視覺能力、方向辨識能力、記憶能力均不如年青人,因此,在老人的居所應當有標識明確的路線、方位指示牌,或是有能起到類似作用的標誌物。
(4)動靜結合
可以在老年人活動區域的周邊設置一些公共設施,例如:食堂、咖啡館、圖書館、幼兒園、學校等,方便老人與其他年齡段人群的交流,同時保持動靜結合,提高老年人的活力和朝氣。可以建設一些設施讓低齡老年人為社區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使其有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5)周邊設施使用方便
小區周邊的市政配套設施應當較為齊全,例如,銀行、醫院、社會福利保險機構、市場等,以方便老年人就近使用。特別是醫療設施,應當能在緊急情況下及時到達。了解更多(房地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