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12年國內的中小鞋企,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不論是實體門店還是網上電商,各種打折促銷活動不絕於耳,有的企業更是拿出血拚價格戰的「氣魄」,但是還是難以抵擋銷售額的整體下滑。一些企業也在積極探尋轉型升級之路,但似乎總是不得其門而入。
從宏觀形勢看,2012年中國製鞋業的內部環境並不差,「十二五」規劃的許多細則陸續出台,本應帶來中國經濟的新一輪上升,只是在外部環境持續惡化的背景下,這一系列利好政策並沒有帶來非常顯著的效果。
除了客觀的經濟形勢,國內許多中小鞋企探索轉型升級之路並不平坦,一些出口鞋企科技研發投入不夠,出口的鞋科技含量較低,很容易給進口國造成低價傾銷的印象。而且在外貿和內銷的市場上,一些中小鞋企無序競爭,盲目打價格戰。康奈集團國際貿易部總經理繆仁贊指出,在國外市場,一些中國企業互相殺價,一雙鞋一旦有人報出具體價位,很快會有更低的價格出現,這無形中把中國的產品壓成低檔貨,授人以柄。
此外,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很多中小鞋企沒有制定出有效的國際營銷戰略,中國鞋出口走的還是產品出口的路線,而沒有實現品質和品牌的出口。這也是為什麼一雙耐克鞋動輒賣到一兩千元,購買者還趨之若鶩,一雙不知名的國產運動鞋打著低價促銷的牌子還鮮有人問津的真正原因。
業內人士指出,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十分重要。鞋企在特別時期應該更加注重產品設計和研發等內功的修煉,並反思在以往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品牌的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轉變思路,做小做細,在運動鞋、休閒鞋等細分市場走出差異化道路。進一步在原有渠道通路下,開發出更多產品和市場。
更多鞋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鞋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