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國高噸位
重卡排頭兵中國重汽在川4S店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成都地區號稱4S模式的
卡車品牌已有10餘家。在家轎4S店還在艱難前行時,
商用車4S已開始悄然興起。為何卡車掀起4S熱?廠家、商家、用戶都認可嗎?中國的卡車需要4S嗎?
背景:尋求商用車市新路子
近年來,上百上千種卡車品牌及數不清的產品系列競爭進行到白熱化狀態,將銷售、維修、
配件供應、
信息反饋四位一體的4S模式成了廠商們尋求開拓商用車市的新路子。一些率先提出4S模式的廠家嘗到了甜頭,如福田
輕卡時代、重卡歐曼搶先在成都建立強大的配件庫,銷售
服務中心、專賣店、服務站等都有廠家統一要求的規模、標識,從一開始就有別與市場內
其他同類產品。解放、東風等老大哥品牌也早已弄起來了「前店後廠」的形象專賣店模式。
廠家:「舒經活血」的好法子
中國重汽副總經理王文宇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建立4S店,一方面是考慮到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則更看重它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用戶建立順暢的信息反饋聯繫。他的話代表了目前所有支持4S模式的廠家心聲。
也有人分析,廠家看好4S,是因為4S能夠幫助廠家進行渠道梳理,建立起更為規範的渠道管理系統。投入1000萬元建4S店的商家可獲投入60萬元的商家15倍以上的廠家返利,所以銷售商大多願意建立4S店。這樣,廠家就可把市場各級網絡「經脈」打通。
商家:有利可圖的高風險投入
一位曾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商用車4S店的商家在談到收回成本預期時稱,能在5-6年收回成本。「除每年完成銷售任務返利外,我們的盈利還在於儲備配件的代理費、出廠價支持和維修利潤。」
但投入高回報期長使商家也承擔很大風險。「大部分用戶買重卡車都不會在成都使用,更不可能做到定點維修,因此4S店要靠售後掙錢不容易!」一位商家這樣說。一旦銷量不夠沒有返利、售後又掙不了錢,商家先期投入的資金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
消費者:可有可無或受益無窮
80%的重卡用戶認為4S店並不重要,他們關鍵還是看價格和服務是否能及時到位。「無非形象好點,說不定還賣得更貴呢。我的車在雅安用,有了問題肯定是找雅安服務站,總不可能到成都的4S店解決問題吧?」大多數已在蓉城運行的4S店也反映,用戶即使在4S店裡買了車,也很少在4S店做售後服務。
但從另一角度講,用戶也認為,他們可從重卡4S模式的推廣中獲利。用戶車輛的穩定運行及運行成本,都會隨著整體重卡服務水平的提高變得更有利,使用戶賺到更多的錢。不少用戶反映,成立了4S店的廠商,在服務方面都明顯比其他品牌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