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絡並不是何等神秘之物,可以說它是相對於我們普遍使用的有線網絡而言的一種全新的網絡組建方式。無線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扔掉了有線網絡必須依賴的網線。這樣一來,你可以坐在家裡的任何一個角落,抱著你的筆記本電腦,享受網絡的樂趣,而不像從前那樣必須要遷就於網絡接口的布線位置。
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從而使移動數據業務呈爆炸式增長。在未來的技術演進中,更豐富的通信模式、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廣泛的應用拓展,都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為了應對海量流量的挑戰,行動網路正向 「無容量限制的無線網絡」即所謂的 「大管道」 方向發展,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在面向未來的無線技術演進中,適應應用場景、滿足用戶體驗成為決定因素。
中興通訊作為全球主流移動通信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在面向未來的關鍵技術創新和研究中持續投入,有些已取得業界領先,特別是在5G和新技術領域,一直扮演著先鋒角色。無線網絡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篩選了2015年中興通訊在無線領域最受關注的十大熱點新技術,與業界朋友共同交流進步。
1 新多址接入方式NMA
未來5G應用將聚焦移動寬帶和物聯網,對廣覆蓋、高容量低時延、海量連接提出更高需求,5G勢必需要引入新的多址接入方式。較之目前主流無線通信系統中的各種正交、准正交多址方案(TDMA、CDMA、OFDMA),中興通訊首推的新多址技術MUSA(Multi-User Shared Access)是基於更為先進的非正交多用戶信息理論。
MUSA上行接入通過創新設計的複數域多元碼以及基於串行干擾消除(SIC)的先進多用戶檢測,讓系統在相同時頻資源上支持數倍用戶數量的高可靠接入;並且可以簡化接入流程中的資源調度過程,因而可大為簡化海量接入的系統實現,縮短海量接入的接入時間,降低終端的能耗。MUSA下行則通過創新的增強疊加編碼及疊加符號擴展技術,可提供比主流正交多址更高容量的下行傳輸,並同樣能大為簡化終端的實現,降低終端能耗。
2 新編碼調製與鏈路自適應技術
面對5G的核心需求,傳統鏈路自適應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而新的編碼調製與鏈路自適應技術可以顯著提高系統容量、減少傳輸延遲、提高傳輸可靠性、增加用戶的接入數目。中興通訊提出了軟鏈路自適應(Soft Link Adaptation:SLA)、物理層包編碼(Physical Layer Packet Coding:PLPC)、吉比特超高速解碼器技術(Gbps High speed Decoder:GHD)等。
軟鏈路自適應技術提高了信道預測和反饋方法的準確性、解決了開環鏈路自適應OLLA的周期較長、干擾突發對性能的影響,以及5G各種新場景對QOS的差異化需求(低延遲、超可靠、高吞吐量、高速移動)等問題。物理層包編碼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大數據包與小編碼塊之間的矛盾。吉比特超高速解碼器技術可以顯著地提高單用戶的速度,滿足5G需要支持超高速用戶數據速率的要求。
3 多天線技術Massive MIMO
目前無線網絡流量已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提升無線網絡容量的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提升頻譜效率、提高網絡密度、增加系統帶寬、智能業務分流等。其中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大規模天線陣列的基本特徵,就是通過在基站側配置數量眾多的天線陣列(從幾十至幾千個),獲得比傳統天線陣列(傳統天線陣列數不超過8個)更為精確的波束控制能力,然後通過空間復用技術,在相同的時頻資源上,同時服務更多用戶來提升無線通信系統的頻譜效率。大規模天線陣列可很好地抑制干擾,帶來巨大的小區內及小區間的干擾抑制增益,使得整個無線通信系統的容量和覆蓋範圍得到進一步提高。
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優勢明顯,但如何在現實約束條件下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巨大增益亟待深入研究,特別是信道信息獲取、天線陣列設計、碼本設計等關鍵技術的研究,中興通訊在相關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處於領先地位。2014年11月中興通訊攜手中國移動,成功完成全球首個128天線Massive MIMO外場預商用測試。
4 高頻通信
目前無線通信6GHz以下頻譜已經十分擁擠,可用帶寬有限,而30GHz~300GHz有大量的可用頻譜,這些頻譜對無線通信極具吸引力。毫米波頻段相對於現有的蜂窩網載頻其傳輸損耗大,同時由於高頻波長短,單位面積上發送機和接收機可以配置更多的天線獲得更大的波束成形增益,來補償額外的路徑損耗。
採用高增益天線的基站,在獲得權值前,無法利用優選波束覆蓋到接收端,終端測量不準,通信雙方不能以優選波束權值進行數據通信。移動環境對準高增益的窄波束困難,若不實現最優波束識別終端無法完成小區駐留或勉強駐留小區,但傳輸質量差,與5G網絡的高速率預期相悖。因此解決好波束識別、跟蹤是高頻通信的一個普遍問題。在高頻通信系統加入波束髮現過程,通過發現過程使得基站和終端得以發現對方,利用優選波束進行高數據量通信。
5 無線回傳Self-backhaul
有線Backhaul使密集部署的成本變得不可接受,而且會大大限制基站部署的靈活性。微波作為Backhaul需要額外的頻譜資源,並且增加了傳輸節點的硬體成本。在有遮擋時,微波的信道質量將受到嚴重影響,這限制了站址的選擇,降低了部署的靈活性。
Self-backhaul使用與接入鏈路相同的無線傳輸技術和頻率資源,很好地解決了有線backhaul及微波backhaul存在的問題。但Self-backhaul消耗了接入鏈路的可用資源,限制了網絡容量的進一步增大。因此,Self-backhaul容量增強是UDN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