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信息化時代,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制動化成套設備為代表的智能製造產業高速發展,3d列印是數位化代表,機器人是智能化代表。
所謂智能製造,就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化製造。智能製造技術是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互動、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製造過程和製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智能製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大趨勢。2015年智能製造及智能化設備行業前景分析如下。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工業改革,德國、美國紛紛提出了工業4.0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改革主題。而中國《中國製造2025》已完成初稿,圍繞在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力爭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
4月22日召開的人工智慧與服務型機器人論壇上,來自北京市科委、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相關領導透露,我國將加快推動發展人工智慧,加快國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據北京市科委萬榮處長介紹,各地都在加快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如北京正在起草制定推動北京智能機器人工作意見的徵求意見稿,2個月內這個意見稿將向社會發布,未來還將加大政府採購力度。市場對機器人有巨大的需求,並在助老助殘、公共安全、醫療衛生、家政娛樂領域已經形成產品應用。為此,僅北京一地,當地政府就支持機器人科技項目30多項,投入科技經費1億元,帶動社會投資潮近3億元。上海、瀋陽、崑山等多地前赴後繼建設了機器人產業園區。
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共計5.6萬台,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近5年的產業年均增長率接近60%。專家指出,汽車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最為廣泛,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在軍事、精細外科和危險作業等領域的應用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裝備製造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據專業機構預測,2015年工業機器人的產業規模有望超過萬億,智能製造及智能化設備的行業前景樂觀。就全部產業鏈來看,以深圳為例,數據顯示,與機器人技術相關的信息、家電、通訊等裝備製造業的產品規模已達3000多億元,居全國前列。2012年深圳的機器人企業產值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個別企業的增速甚至達200%。長期來看,未來這一行業仍將保持高增長態勢,產業爆發將是大機率事件。
機器人產業也是國家重點布局、推動發展的「十三五」新興產業之一。據悉,2020年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基本建成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推進服務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未來有望在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醫療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部分服務機器人實現產業化、培育出2家至3家年產千萬台以上,產值規模超過百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出5個至8個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並在人機共融的新一代機器人樣機研製取得突破。
上市公司中,華工科技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汽車製造領域,技術先進,公司應用雷射三維遠程機器人焊接系統,為一汽大眾奧迪Q5等高端車型的部件加工。此外,公司研發的電子傳感器,主要開發生產醫用溫度傳感器等。華中數控在年初推出的新一代雲數控服務平台,實際是工業4.0或者大數據採集的智能化技術運用。2015年,公司將圍繞主業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以創新發展為基礎,加強數控技術核心競爭力的投入,加快數控系統和機器人等系列產品的市場推廣。
更多智能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