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電子信息行業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那麼,當前的電子信息產業又有哪些技術熱點和趨勢呢?從今年展會主題「創新、智能、融合」以及展會內容,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下文是2016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人工智慧可期
近幾年,人工智慧(AI)開始被業界所關注,而近期谷歌AlphaGo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將人工智慧從業界討論的高大上的專業技術變成了街頭巷尾老百姓的熱議。於是,一時間關於機器人將搶人類飯碗、人工智慧將主宰人類生活甚至威脅人類生存等聲音不絕於耳,感到擔憂和惶恐的人也越來越多。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表示,人工智慧不會給人類帶來威脅,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好和壞,更多是來源於一種創新。當然在不同運用中,把科技力量用在負面時就會對人類帶來很多挑戰,需要人類去把握。
從另一個角度說,人工智慧最近這些年的發展,一方面取決於人類對基礎理論研究的不斷探索,但更重要的是隨著數位化能力不斷增強,有大量的數據可以從分析和實證的角度,提高對問題的預測、判斷和解釋能力,因此大數據的發展是最有效的保障。數字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共同進步形成的交叉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懷進鵬認為,我國人工智慧的優勢在於,在過去整個產業發展和科技當中國家投入很大,人工智慧成為「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內容。現在很多行業由於大數據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人工智慧研究,大數據分析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同時金融、保險以及在製造業領域等很多行業都有這樣的研究。應該說在這個方面,尚沒有形成世界壟斷局面,也正處於全面發展中,並且在行業運用當中有很多的機會。中國在這方面的部署和在產業初步應用上,已經取得了實在的效果,相信會有更好的未來。
百度CEO李彥宏也認為,人工智慧可以說是一隻披著狼皮的羊,它只是看起來很可怕,但其實沒有那麼可怕。相反,它是很有益的,可以為人們所用。「人工智慧技術在最近幾年突然開始有了實質性的應用,無論是語音識別、圖象識別,還是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飛機等,背後的基礎都是人工智慧技術。人工智慧是當今世界的一個技術制高點,同時中國在這方面又不算落後,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有機會。」李彥宏說。他建議集國家之力去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開發平台,讓企業、科研機構甚至是創業者都公平地在此平台上進行創新。
記者了解到,作為人工智慧載體,在CITE 2016上,將有超過150家機器人企業參展,為機器人行業展示最新機器人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這也將是深圳乃至中國機器人行業在新的發展時期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VR/AR大行其道
創新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生命,通過創新,蘋果iPhone顛覆了傳統手機市場,將手機的用戶體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麼,在手機之後,誰將取而代之成為新的殺手級智能硬體?VR/AR設備被業界看好。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基於3D信息的獲取、計算、處理及輸出技術快速發展,以此為基礎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產業和消費趨勢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調研機構ABI Research預測,VR移動設備的出貨量在2020年有望突破5000萬台,同比年增長率可達84.5%。而增強現實智能眼鏡,到2020年發貨量將達到2100萬台,年複合增長幅度為78%。
當前,各大公司都爭先推出自己的尖端 AR/VR產品,微軟憑藉HoloLens引領AR領域;而在VR領域玩家競爭更多,也更激烈:不僅有Facebook旗下的OculusRift、三星旗下的GearVR、谷歌旗下的Cardboard、HTC旗下HTCVive、索尼旗下的ProjectMorpheus和諾基亞發布的OZO攝像機,在國內也有例如暴風科技、蟻視科技、魅族等在VR領域展開積極探索。除整機,英特爾、高通、AMD等巨頭也在布局VR晶片。產業鏈從上到下一片欣欣向榮。
記者了解到,AR/VR提供的沉浸式體驗,是當下智慧型手機無法達到的高度,一旦技術成熟,能量不可估量。目前AR/VR在遊戲、視頻娛樂、教育、家裝、醫療等行業應用被業內看好。在CITE 2016上,觀眾也將能感受到AR/VR魅力,傾聽專家的聲音。
當然,像其他新技術新產品一樣,AR/VR在發展初期也面臨困難。ARM執行副總裁吳雄昂表示,VR和AR硬體的基礎優化還沒有真正到位,標準沒有統一,這使得體驗存在局限。一年多以後,才能出現基於新業態優化的系統。深圳超多維光電子創始人戈張認為,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強調沉浸感和互動性,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則是輕薄和無線傳輸問題,也包括豐富的應用。也有專家認為,行業想要進入爆發期,需要打破兩大瓶頸,一是硬體端眩暈,二是內容匱乏。對於國內外差距,虛擬現實創業者周凱表示,雖然國內虛擬現實企業不乏黑馬,但大多數在夾縫中生存,缺乏核心技術。無論內容,還是硬體,只能跟著國外的技術跑。很多企業針對國外的一些軟硬體進行開發和匹配,來提升公司的影響力。
融合帶來機遇
毋容置疑,在我國,網際網路已從過去傳統的服務行業,開始向製造業、向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網際網路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實現了製造大國和網絡大國的聚合和倍增效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 「中國製造+網際網路」,建設若干國家級製造業創新平台,實施一批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在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大數據和集成電路產業迎來了產業發展機遇期。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表示,在製造強國建設中,發展信息產業是製造業的基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結合在一起,將會產生更加先進有效率的系統。工信部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安暉表示,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對製造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具有重要影響,是實現智能製造的核心動力,為建設製造強國提供了難得機遇。《中國製造2025》中明確要求促進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2016年,以《中國製造2025》實施為依託,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注重整合、分析製造設備數據、產品數據、訂單數據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能夠使生產控制更加及時準確,生產製造的協同度和柔性化水平顯著增強,從而給製造業配備上「大腦」,使之能靈活應對各種業務場景,實現真正的智能。
對於集成電路產業,《中國製造2025》明確將「推動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發展」作為重點領域之一實現突破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集成電路市場和產業規模都實現了快速增長。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609.8億元,同比增長19.7%。2015年全行業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適應產業規律的投融資環境基本形成,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另外,由於國內市場的拉動和技術進步,集成電路設計業將繼續領跑2016年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業的增長率有望超過20%,整個集成電路產業有望實現20%左右的增長。
未來,產業融合將給集成電路產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12英寸、8英寸生產線工藝模塊和IP核的開發,將為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物聯網相關的集成電路產品提供有力地支撐。「智能家居、智能金融、智能建築等都蘊含著巨大的機會。在這些產業中,集成電路發揮著重大作用。」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表示。
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懷進鵬指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正處於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摩爾定律逐漸逼近極限,市場驅動、創新要素、競爭格局面臨新的轉折點,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在全行業當中的關鍵性作用愈加凸顯,供需兩側的矛盾愈加突出。
葉甜春建議,新形勢下企業要更注重創新,其中技術創新的重點應當瞄準市場趨勢。一是面向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服務智能化。二是從「跟隨戰略」轉向「創新跨越」,在全球產業創新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多相關信息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信息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