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賃,指由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的請求,按雙方的事先合同約定,向承租人指定的出賣人,購買承租人指定的固定資產,在出租人擁有該固定資產所有權的前提下,以承租人支付所有租金為條件,將一個時期的該固定資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讓渡給承租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無論是整個宏觀經濟的大環境還是具體到金融租賃行業的小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以下是2016年我國金融租賃業發展現狀的分析。
第一,經濟增速的變化對租賃行業增長空間的影響。「新常態」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經濟從年增長9%的高速增長時代步入7.5%甚至更低的中高速時代。2014年以來,能夠真切感受到,在某些具體行業當中,經濟增速放緩所帶來的下行壓力一直存在。反觀租賃行業,由於政策紅利釋放等因素,2014年仍保持較快的發展態勢。
從金融租賃占社會投融資的比重來看,2014年前三季度,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新增35.8萬億元,其中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約6.9萬億,而金融租賃公司新增投放4221億元,占比約為6%;2014年前三季度全社會融資規模為12.84萬億元,而金融租賃公司新增投放相對占比約為3.28%。這兩個偏低的比例說明,金融租賃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的挖掘和發揮。
第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蘊含的機遇與挑戰。「新常態」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向改革要紅利。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服務業比重大增加,自2013年第三產業GDP貢獻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以來,這種趨勢仍在繼續;二是製造業從中低端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高端轉移;三是過剩產能的輸出和高端裝備「走出去」的訴求日益迫切;四是改善環境、改善民生的基礎設施類投入需求增大;五是能源結構發生變化,核電、太陽能(000591)、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比重在不斷擴大。
上述五個方面所涉及的大部分產業都是金融租賃支持、服務的對象,其中蘊藏著的業務機會和發展機遇顯而易見。但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不可能順風順水,難免會產生局部的、階段性、特定領域和時點的震盪,甚至由此可能引發系統性的風險,我們不能忽視這種風險的存在。
2014年以來,國內金融體系運行總體是平穩的,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呈現雙升,風險暴露從沿海向內地轉移,投資帶動力強的房地產業表現持續低迷,反映到租賃行業上,個別項目風險有增加的苗頭,如何在抓住機遇的同時,更好地控制各類風險,提升對風險的控制力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第三,中國經濟全球布局調整帶來的影響。2014年以來,為了順應改革發展的需要,提升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融合水平,國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從籌建亞投行,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再到絲路基金的建立,為中國經濟構建更加開放的格局、推動國際經濟秩序調整、創造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向外資本輸出的過程中,租賃企業應注意幾點:一是「一帶一路」是國家的長期戰略,應避免急功近利,一哄而上;二是應加強企業與政府的合作,要在政府的規劃和引導下去高效率投資;三是去偽存真,考察企業的真功夫,避免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盲目「走出去,造成投資的低能低效,甚至帶來風險;四是加強對當地政策、法律、商業環境的了解,不打無準備之仗。更多相關金融租賃行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金融租賃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